《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第一章第三节

时间:2013-05-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第三节  动作发展


  一、幼儿动作发展与培养的研究背景
  
  动作发展不仅是生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动作发展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一方面,幼儿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动作的平衡性与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动作的发展也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动作发展落后的幼儿耐挫能力较差,自信心和同伴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动作的发展是幼儿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它是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的结果。幼儿期的动作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二是全身性的身体运动(粗大性运动)的发展。幼儿粗大性动作发展得较快,而手指和手腕等小肌肉的精细化动作发展得较慢,幼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学会恰当地控制自己的双手,有些幼儿直到进入小学以后才能够较好地控制和协调手的动作。而粗大性动作的发展和精细化动作的发展又都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比如,幼儿先学会走路然后才会跑跳,再如幼儿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因此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一定的进程和顺序,前一个动作的发展经常是为下一个动作的发展做准备的。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根据这一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原理,各种运动的活动技能都属于‘随意动作’,而条件反射生理机制又是形成随意动作的基础,随意动作只有在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时才能产生。然而,动作技能的形成绝非是一次或者几次就能达到熟练程度的,是要经过多次反复不断的练习逐渐日益完善。”(朱伟等,2009)由此可以发现动作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各个阶段又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幼儿园教师应采取符合幼儿客观实际的教法与措施,才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蒙台梭利认为出生到5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幼儿在2到3岁时基本上学会了走路,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逐渐增强。在出生到5岁,幼儿经历了从翻身到爬,从爬到走,从走到跑,以及一系列的身体运动。他们逐渐会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幼儿不能发展和提高某些运动技能,也未获得某些活动所需要的运动技巧,他们就可能因为不能顺利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中而感到失望,遭到失败。当然幼儿敏感期并不意味着在以后生活中再也不能习得。但是,在这些技巧的敏感期过后再去学这些动作技巧,就很难学会。
  
  而且,在对动作发展的敏感期的认识上也出现了许多误区。一方面,有的家长为了更早地促使幼儿动作发展,让幼儿2、3岁学钢琴,4、5岁学跳芭蕾、拉丁这些舞蹈。其实,这一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骨骼和肌肉还未发育完全,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给幼儿身体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一些成人将幼儿的动作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幼儿园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任务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成为体育教学和常识教学的代名词。而实际上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基于渗透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所倡导的是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健康认知,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
  
  幼儿期是大量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身体柔软,容易学习,再加上他们喜欢模仿,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因此只要成人能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他们就可以获得许多运动技能。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关注幼儿健康教育,促进其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与培养的标准与内容
  
  幼儿动作发展与培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从“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各个具体年龄段幼儿所应该具有的动作发展水平,下面我们分别详细阐述。
  
  (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从蹒跚学步,到自主行走、跑、跳,幼儿身体动作发展非常快,往往不经意间,他们已经和成人一样动作协调、灵敏,平衡能力也越来越强。3~4岁幼儿对动作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但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控制能力不够,容易在动作上表现出肌肉过分紧张而不协调、不准确、有多余动作等。在一些难的动作上表现出有力不从心之感。那么在“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这方面,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应该发展到何种水平呢?
  
  ◆3~4岁幼儿的发展指标
  
  1.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
  
  相对于1~2岁宝宝步履蹒跚,在平坦的路面都较难走直来说,3~4岁幼儿开始能够在地面上沿着直线行走,这是幼儿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表现,有些喜欢登梯上高的幼儿甚至能在路边的花坛的小窄边上行走。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施教。
  
  2.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3~4岁幼儿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所以基本上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保持动作的准确性。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能力的增强,加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练习所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他们已经能掌握基本的各种大动作和部分精细动作,在上下楼梯或台阶之时,可以双脚交替迈动,而不再像l~2岁那样只能慢慢踱步行走。
  
  3.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3~4岁是幼儿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身体柔软,容易学习许多动作,加之他们喜欢模仿,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动作,不怕失败,还不怕别人嘲笑,因而只要能积极地加以指导和训练,幼儿可以获得许多动作技能。3~4岁幼儿可做向上纵跳、立定跳远的动作,并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他们还能端装水较满的水杯,手脚协调,这也表现出了3~4岁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平衡能力。
  
  4.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我们发现,1~2岁宝宝在走路过程中总是不管不顾向前走,丝毫不管前方是否有人或车,不懂得避让。而到了3~4岁,幼儿平衡性、协调性以及反应能力大为增强,应激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而不再像l~2岁时只能是成人躲避他们了。
  
  5.能双手向上抛球。
  
  1~2岁时,宝宝一般只能把手中的球“洒”出去,没有方向感,更不能向上抛,3~4岁的幼儿上肢的力量随着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而有所增强,不仅有了一定力气,把球抛出去,而且还能用双手向上抛球了。虽然高度可能不会很高,但这已经是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4~5岁幼儿的发展指标
  
  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4~5岁幼儿神经中枢进一步发育,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强,各种感官的协调性进一步发展,较3~4岁幼儿平衡能力更强,他们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行走,并能保持较长的一段距离,他们的步伐是那么协调,以至于教师可以放心地让他们行走,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比幼儿本身还战战兢兢了。
  
  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幼儿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能够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前行。1~2岁的宝宝只能是用双手与膝盖交替向前爬行,而到了4~5岁,幼儿的小胳膊越来越有劲,脊柱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幼儿可以用双手与双脚支撑住整个身体,乃至向前钻爬了。
  
  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由于筋骨肌肉的发育,孩子的跳跃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能够实现单腿跳、双腿连续跳跃等动作。大多数孩子还能够通过助跑跳过小沙地、小水洼,也能跳过小台阶或其他矮小的物体了。
  
  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4~5岁的幼儿能够开始参与一些比较剧烈的游戏了,如参加捉迷藏、跳皮筋、追逐或躲闪跑等游戏,他们的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能够较为自由地进行跑、跳、躲闪、避让等动作。
  
  5.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由于大脑的发展,4~5岁幼儿的手、脑及各个感官的协调性与身体的平衡性进一步增强,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不仅能够向上抛球,而且,他们还能够根据球下落的方向跑过去接到自己向上抛的球,而且能够重复这个动作,虽然并不能接到所有向上抛的球。
  
  ◆5~6岁幼儿的发展指标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5~6岁幼儿处于很活跃的阶段,已经能够离开成人自由地活动了,他们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提高。5~6岁幼儿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已经能较好地控制身体,运动也能够较以前更为剧烈,并且已不太容易摔跤。他们能够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最初训练幼儿在斜坡、荡桥或是有障碍物的物体上行走的时候,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反应,看他们是否有身体重心不稳的现象,对这样的幼儿要有所记录,并通过游戏或活动等锻炼来达到提高其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目的。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
  
  5~6岁的幼儿小肌肉群发展很快,韧性更为增强,他们除了能够在不平稳的路面上表现出非常协调、平衡的动作外,还能够手脚并用,攀爬不甚平稳的物体,如爬攀登架、网等。在攀爬过程中,幼儿的动作是协调、灵活的,丝毫没有不协调、扭扭歪歪的状态。
  
  3.能连续跳绳。
  
  5~6岁幼儿的跳跃性亦进一步增强,他们习惯于连续跳动,这个时候,教师们可以用一根短绳,教幼儿单脚或双脚跳,顺跳或反跳,还有花色跳等。也可用一根长绳,由其他两个人帮助甩动,让幼儿在绳中间跳,亦可用单脚、双脚或花色脚等。教师在教授跳绳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群体活动中榜样的力量,增强同伴对幼儿的影响力。另外,要教会孩子跳绳的运动技巧,可以将连续的动作分解,比如将跳绳的动作分解为两步:让孩子先练第一步,即单个跳;再练第二步,即将两次动作连起来。当他们练好第一步以后就慢慢地能够将两次动作连起来了。
  
  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
  
  5~6岁幼儿的反应时间更短,中枢指挥能力更强。当有人向他们滚过来球或扔过来沙包时,他们能够非常灵巧地跳过球或躲避沙包,应激反应跟成人已无大距离。教师在这项活动训练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幼儿的安全,最好选用较轻的塑料球等材料,并向幼儿讲明滚球和扔沙包时不能冲着人的脸等一系列安全规则,以免发生危险。
  
  5.能连续拍球。
  
  5~6岁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对节奏感的控制能力大为增强,能够控制球的速度与距离,能够连续拍球,并控制其节奏。教师应逐步训练幼儿的拍球活动,最初幼儿可能只能拍一下,不能连起来,此时教师应注重过程,幼儿的每一次进步都应加以鼓励。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幼儿大脑的反应能力及对各个感官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连续拍球了。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