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亲爱的园长、老师们:一提到招生,就感觉有心无力,明明做了不少活动,却没多少家长报名;亲子体验活动忙前忙后,却总有些细节没跟上,影响家长印象......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不用复杂方案,建一个幼儿园招生内部沟通群,就能把招生全流程梳理的明明白白,落地性拉满!
一、先搞懂:这个群不是“闲聊群”,是“招生作战群”
建群这件事儿,看上去很简单,但能不能真正发挥这个群的作用,才是难点。
这个“招生作战群”,要服务招生全环节,成员必须精准——投资人、园长、招生老师、主班教师、后勤老师都需要在。
群定位要清晰:所有和招生相关的事,都在群里同步、落地、复盘,避免信息脱节,比如:地推无人汇总,体验活动缺材料无人补,这些以前经常出现的,可以杜绝的细节,就可以完全避免。
二、日常在群里发这些,招生氛围先拉满
1.把“本月招生目标人数”置顶在群公告,所有人盯着干
别让招生目标只藏在园长的笔记本里,建群后第一时间就把“硬目标”晒出来,写清楚、标明白,让每个人都知道“咱们这个月要冲什么”。比如:
群公告置顶:【2025年9月招生目标】总人数30人(新生25人+老带新5人),重点突破XX小区、XX早教机构周边2-3岁家庭,每周五晚8点在群里同步进度。
配一张“目标拆解表”:把总目标拆到每周。每个人。
这样一来,投资人能随时看进度,园长不用反复催,老师知道“自己的动作和目标挂钩”,没人敢“摸鱼”——比如招生组这周没完成“邀约15组”,周五在群里同步时自然会主动找原因,不同园长追问。
2.每周发2-3个“能直接抄”的招生引流方案
不要再发那些空泛的“招生技巧”了,群里发的方案必须带细节、能落地。比如:
“老带新裂变方案”:写清楚“老家长推荐1个新生报名,双方各得200元入学十足抵用券+1套绘本”,附上设计好的海报模版、老家长沟通话术(“XX妈妈,您要是觉得咱们园好,推荐朋友来,咱们俩都能领福利,孩子还能有伴儿”);
“社区亲子小活动方案”:比如周末在小区搞“绘本故事会+手工小课堂”,群里发活动流程(10:00签到→10:10绘本分享→10:30手工DIY→11:00园所介绍)、需要准备的材料(绘本3本、彩纸50张、胶棒20个)、分工表。
发完方案,园长在群里定好负责人和完成时间,比如“这个社区活动由李老师负责,周三前把材料清单报给后勤王老师,周五前把海报发群里审核”。
责任到人,不推责。
3.地推照片“带故事”发,比单纯晒图管用10倍
别只发老师外出地推宣传的照片,家长看不到“价值”。群里发地推照片时,配一段“小文案”,突出地推的细节和成果,比如:
“今天张老师、王老师在XX小区地推,遇到3个2岁半的宝宝家长,都担心孩子入园不适应,咱们老师现场演示了‘分离焦虑安抚小技巧’,家长特别认可,已经预约了下周末的亲子体验课,附现场沟通照片(图1-3)、家长预约表(图4)”。
“下午在XX商场发传单,发现很多家长关心‘园里的饮食’,咱们把上周的幼儿食谱做成了小卡片,现在发了20张,有5个家长扫码加了招生老师微信,照片里是老师给家长讲食谱的场景(图1)、食谱卡片样式(图2)”。
这样发不仅能让群里所有人知道地推进展,投资人、园长还能根据反馈调整策略,比如“XX小区家长关注分离焦虑,下次地推多带些安抚玩具演示”。
三、写在结尾的话
招生不是“靠运气”,是“靠细节”。
咱们幼儿园做招生,不用追求多花哨的方法,把“内部沟通”打通,让每个人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这个内部群,就是把“细节”落地的工具——方案有人盯、地推有反馈、活动有准备、结束有复盘,家长看到咱们这个专业、用心,自然愿意把孩子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