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放暑假了,不少父母已经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照顾了,而父母和老人因为生活习惯和体力等条件的不同,也就有可能由此产生一些教育方式上的“交锋”。
老人与孩子,如何去平衡?
父母可以“先发制人”,就老人们常常会“犯错”的几个方面做出提醒:
1、 不要总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2、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
3、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4、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老人不要放松限制,要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5、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6、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7、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8、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日久容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此外,日常看到一些科学育儿理念的书籍文章,可以拿出来和老人一起讨论;关于科学育儿类型的综艺节目、电视剧,也可以拿来和老人一起讨论;帮助老人结交其他比较会育儿的老人朋友。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老人“管”太多是因为他们还把我们当孩子,不肯接受我们的育儿建议和方法。这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育儿常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当老人发现我们用自己的育儿方式能带好孩子,他们也会逐渐认可,并且在看护孩子的过程中参照我们的方式。
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老人也应该清楚一个界限:父母起主导作用,老人起辅助作用。父母们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老人的辛苦与付出作出肯定,经常夸奖老人做得好。这样,老人的能力被认可,感受到尊重,两代人在教育上的合作也会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