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园本课程建设阻滞现象剖析及行进策略

时间:2016-03-1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当前,国内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有诸多的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课程开发主体对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很有必要对园本课程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剖析。

  一、园本课程建设阻滞现象及原因

  缺乏对园本课程内核的把握。园本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幼儿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园本课程建设的“编制一实施一评价”三个基本环节中,实施环节应该是园本课程的内核。编制与评价都应充分、动态地整合课程实施的信息。只有对“怎么做有效”琢磨研析,才能使“准备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这一前一后两环节与之融会贯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用于园本建设的资源都指向幼儿发展这一中心主轴,始终以它来串连、指向与调整课程建设的过程。

  园本课程类型的偏狭倾向。不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往往拘泥于新教材的编写、局限于新教材与教辅材料的编写与出版。很多园本课程建设者对园本课程类型的理解比较单一。根据国内学者王斌华的研究,校本课程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二、园本课程建设的行进策略

  提高园内建设者的课程素养。为保证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园长与教师的课程素养是关键。课程素养由课程意识、课程知识和课程能力三部分组成。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往往没有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课程,这使得许多幼儿园教师有高度的课程建设的热情,但却缺乏系统的课程素养,结果妨碍了他们对课程的深层理解与理性建设。

  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这需要改革职前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程中增设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学科,实习过程中也要增设相关的作业。在职后教育体系中,也需要开设幼儿园课程的相关内容,从比较教育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等角度帮助幼儿教师多方位地丰富关于课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课程意识,并利用“教、学、做、反思”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发展他们的课程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课程价值、目标以及一些基本的开发策略。

  理性决策园本课程建设的层次。开发全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是一项需要多方投入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另外,我国现有的课程也有许多,我国地域广大,地区差异也很大,如果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开发一套与自己幼儿园情况完全契合的课程,那需要的资源总量很大。如果幼儿园能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运用课程知识对既有的课程进行筛选与改编,那既节约了课程资源,又能在筛选与改编的过程中,对现实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剖析与梳理,思考筛选什么、怎样筛选、改编什么、怎样改编,同样这也是将注意力聚集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保教过程教师与幼儿的具体情况、关注怎样做才能体现保教的具体情境的需求。这与园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同样也能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重视评价对于园本课程质量的重要性。评价的作用就是通过有标准的反思来提高事物的质量。评价可以降减数量的泡沫,提升质量。在目前园本课程建设热情很高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到评价质量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评价一方面指向于园本课程实施中幼儿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指向于课程本身。

  课程建设者同时也要重视编制、实施中的过程性评价,在课程基本建设完成后,也应先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用于评价与验证。只有在课程建设的每一步都进行反思,才能及时获得有利于课程健康发展的信息,才能使园本课程建设的每一步都迈得更坚实。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