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3-04-27   来源:转载   作者:夏冬梅   点击: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最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在开展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它一直激励着我去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痛并收获着”是我在近半年组织园本教研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的最好诠释。
  
  回顾刚开始自己组织的教研活动,漏洞百出、错误重重、毫无章法,最重要是信心不足。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我进入了教研大组长的角色,初入角色,有太多需要理清头绪的事情,“大组教研”是最让我一筹莫展的,所以在准备教研的时候我都列好提纲,想好提出的问题,组织的时候也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就像是一位第一年的新教师组织集体学习活动一样。活动的结果往往就是出现冷场,不知所措,尴尬收场,更谈不上有效性。
  
  一、 教研过程实录:运动活动的有效设计(2011年9月)
  
  组长(夏):上午我们观摩了两位老师的两个集体运动活动,现在我们以这两个活动作为剖析案例,共同进行“运动活动的有效设计”的研讨,先请我们老师来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请专家老师来帮我们指点。谁先来说说?
  
  (老师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开始。)
  
  教师甲(老教师):我觉得今天早上张老师的活动,在活动结构设置上不够合理,前面时间太长,对于重点的把握不突出,使得孩子今天没有达成预设目标。
  
  组长(夏):很好。还有其他吗?
  
  教师已(老教师):我觉得活动的形式很重要。什么样的内容应当设计与其匹配、有效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达成目标,实现老师的预设目标。今天的两个活动在形式上很丰富,但似乎层层递进不明显。
  
  教师丙(青年教师):运动活动的经验分享也很重要,采用适时、适宜的小结,帮助幼儿归纳提升经验。
  
  组长(夏):大家讲的都有道理,我们请新教师也来发表一下看法。
  
  (一阵寂静,冷场了数分钟,通过点名,一位新教师发言。)
  
  教师丁(第二年新教师):我觉得前面老师说的都很好,基本上我也是这么想的。看法么……
  
  组长(夏):那我们请专家老师来点评一下今天的活动,有请黄老师。
  
  专家(黄老师):老师们今天谈的都很多,也都有想法,那么针对今天的两个活动,从运动活动的设计上,我来说几个看法。
  
  ……
  
  二、教研活动后思考
  
  (一)基于有效教研重要性的思考
  
  园本教研是在新理念下的教师学习和成长的新范式,教研组是教师最基本的成长组织,却承担着教师交流感受、分享经验、讲述困惑、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职能。
  
  从幼儿园发展角度,通过园本教研使二期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从教师个人成长而言,除了课堂实践外,是最重要、最方便、最有保障的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途径。因此,追求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是理所应当。
  
  (二)基于组长自身素养的思考
  
  由于我是新的大教研组长,缺乏大教研的组织经验,对于教研活动不能有效的把控。例如,围绕目标展开的问题链不够精准、有效,不能引发教师的深入思考与思维碰撞;自身缺乏专业引领能力,梳理小结提升不够;对于研讨中教师们可能出现的反应没有事先预想等等问题,这都需要我这颗嫩芽儿要客观剖析,从而寻找切实可行的园本教研有效性的方法。
  
  (三)基于园本教研现状的思考
  
  客观剖析我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如下问题:①教研形式单一,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研讨很难深入,缺乏深层次的思维碰撞。②教师群体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既有专业经验的差异,也有个性态度的差异。有的教师参与积极性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许多老师听的多说的少,没有把握不开口;骨干教师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发言,新教师害怕自己说错话、说傻话,所以只听不说。
  
  基于以上问题,我尝试“如何使园本教研更有效的实践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均能在园本教研中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推动教师之间的互动效率,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研新实践
  
  (一)预先告知
  
  许多时候发现教研问题一出现,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是先愣住,后冷场。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可能是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达不到;另一方面,是被问题当场“考倒”,老师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准备。因此,我们形成了夏雨幼儿园各类教研活动新制度,每次教研活动提前预告。通过组长教研活动前将研讨的话题告知教师,引起教师对研讨内容的有意关注,激发教师自主收集相关信息、准备材料,并稍作一些思考,从心理到知识都有准备。
  
  案例:通知
  
  将于下周一下午进行大组教研活动,对自主选择游戏的观察指导进行交流、学习,请各位老师注意以下信息,做好准备:
  
  1、主要对下午自主选择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些什么进行交流、学习,请准备好自己活动中的一份案例。
  
  2、关于游戏观察类书籍推荐《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如需要可到图书室借阅。
  
  3、具体教研内容及讨论题目可见网络共享盘之大组教研预案。
    
  案例:温馨提示
  
  小班组各位亲爱的姐妹:
  
  下周二下午进行小班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关于小班运动活动开始阶段的指导策略。各位亲们,请带着经验、问题来参加哦!另外,欢迎姐妹组有高见者,前来指导,备有厚礼一份。
  
  (二)按龄分组
  
  我们在园本教研中会发现,有几位老师是经常性发言的老教师,而几位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不点名不发言。究其原因,可能是新教师觉得在组内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们讲的肯定对,自己只要听着就好,自己发言万一说错就难堪了。因此,在一些交流分享、研讨的大组教研形式中,我们按教龄将老(骨干教师)、中(经验教师)、青(职初教师)分成三组,给予教师平等对话的基础、较符合其发展水平的环境,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营造教研氛围的队名
  
  在一次观课评课教研活动开始初,我们将教师分成三组,并让每组取一个有寓意、有创意、有思想的队名。经过一番认真、激烈、风趣的讨论后,每组喊出自己的队名:职初教师的“小太阳组”,寓意是她们虽然小荷才露尖尖嘴,但有着太阳一般的学习热情;经验教师的“扁担组”,寓意是她们像扁担一样做好两端的衔接工作,把好的传乘给年轻教师,把自己的弱项在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中提高;骨干教师的“绿叶组”,寓意是她们还不老,永远年轻。在一个好的氛围中,自然有了一次相当和谐、热烈的研修活动。
  
  (三)个别预约
  
  有的教师经验缺乏、专业能力差,有的教师个性内向,表达能力不强,对于这些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绝对不能被“抛弃”,相反应该给予这些老师更多的机会和关怀。因此,在我们各类园本研修中,会经常预约发言人,活动前对于这些老师私下开小灶,先沟通,帮助其准备观点和材料。
  
  (四)粉红小纸条
  
  在教研活动中会有这样一些情况:等待他人发言,依赖他人思考,此话题与我无关,开小会等。由于教研组活动,尤其是大组活动人数多,不能满足每人发言,故有些老师出现以上情况。因此,采用“粉红小纸条”,让每位老师有平等思考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先写在纸上,等待发言,同时也给予思想游离在外的“边缘”教师一些压力,及时把她们拉回教研活动,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思考。
  
  在运用了“粉红小纸条”后,还发现了它其他的效应。效应一:把“发言”变为“记录”后在问题思考时避免了同伴之间的影响,思考更独立。效应二:当这些凝聚了智慧的粉红纸片展示在提板上,给了大家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新教师多了一份自信,更乐意参与。效应三:让一些表达能力弱的老师有了准备的机会,将语言进行组织后再进行发言时,更大胆了。
  
  案例:凝聚智慧的粉红小纸条
  
  一次中班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是进行《三只小猪》的集体备课。组长先说:“对于目标进行讨论,是否适宜、可操作?”组里两位常年执掌“话筒”的老师进行了发言。一位教师觉得针对这个素材以及孩子的经验没有必要进行一次语言活动,所以在目标制定上要修改,另一位教师觉得这是个经典故事,有必要让孩子进行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两位老师说完,组长看看其他老师低着头,于是下发每人一张粉红小纸条,说:“请把你的观点写在纸上,并把你制定的目标写好,等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老师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下,每个人都思考起来,有埋头写的,有轻声交流的。
  
  不一会儿,展示板上飞来粉红纸条,有的老师在看其他老师的内容,寻找“同盟”,有的纸条早已找好“盟军”聚在一起,有的则特立独行乖乖呆在一边。组长说:“看,我们的智慧,多么强大,先请朱老师来谈谈。”朱老师,迅速站起来说自己的想法,朱老师平时不太主动发言,这次看来准备充分。
  
  人人都准备,人人都参与,让园本教研变成一次美好的旅行,大家在旅途中畅谈自己的烦恼、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及对美好旅程的期许。
  
  让我们准备好行囊,自信的出发。

——青浦区夏雨幼儿园 夏冬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