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5年06期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园本课程盛行而质量又良莠不齐的今天无疑会对如何开发园本课程以及如何在园本课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幼儿主动性 园本课程
时下,我国园本课程盛行,很多幼儿园都声称在开发园本课程,但流行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幼儿园打着园本课程的名义,实际上实施的是校本课程,仅仅是把别人的照搬过来,没有因地制宜地展现出自己幼儿园的特色;在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课程开发的结果,没有意识到实施园本课程的本质目的。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先驱,提出的教育理论对我们今天如何科学地构建园本课程以及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主动性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将做具体的探讨。
一、贯彻行知教育理论,推进创新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论主要有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教育是指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它源于陶行知先生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本质是学习,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是教育的完成,创造教育理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三种提高人的创造能力的方法:1.提高“治学”能力;2.提高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3.提高“治事”能力。
二、借鉴行知教育理论,完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开发是从校本课程开发借鉴而来的一个概念,现在很多幼儿园标榜自己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但很多幼儿园对此存在误读。
园本课程虽然是近些年提出来的,但园本课程在我国的实践却早已出现。在新中国未成立之前,我国存在的幼儿园课程基本都是照搬西方模式,不从现实出发,没考虑我国的实情。针对这一现象,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并开始着手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科学的幼儿园课程。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燕子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进行了适合乡村幼儿的教育实验,尽管这所幼儿园建立的初衷是探索幼儿园的中国化,但由于幼儿园的课程不是照搬外来,而是在幼儿园本身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的特色、儿童的情况因地制宜设计的,与幼儿园的资源、教师、环境、儿童等各个方面相匹配,因此,这种实践恰恰是园本课程最好的开发,参与的老师和园长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所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这所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实践开创了我国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研究,陶行知先生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对我们现在开发园本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应用行知教育理论,提高幼儿主动性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如何展开园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因此,幼儿发展的核心是主动学习,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对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成长以及将来的生活会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将它们应用于开发适于本园的园本课程。下面是两个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开发园本课程来提高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具体例子。
实例1.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强调孩子的学习要重视实践行动;“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强调了教育幼儿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教育孩子认识当地的特产时,不是空洞地照本宣科式地向孩子灌输,而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带领儿童到生产现场实地参观学习,看这些特产是如何生产的,并请有经验的老工人讲解,给孩子们一个感性、形象的认识;参观完之后,我们组织了儿童模拟如何生产特产,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者;最后我们让儿童互相讨论,思考通过哪些方法能够让那些不熟悉的这些特产的人了解这些特产,并且愿意购买。我们综合运用了参观、听介绍、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将上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园本课程的设计中,创造出了宽松愉悦的活动范围,给儿童提供了动手的能力以及充分地利用了讨论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实例2.陶行知先生指出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育本身是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我们成立了由园长、主任和教师组成的园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我们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转化为适合我们幼儿园特色的教育资源,对这类教育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1)历史文化类。(2)社会生活类。(3)节日民俗类。(4)时代科技类。(5)环境资源类。上述的资源在开发小组的搜索基础上,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让他们来搜索这一方面的内容,在搜索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如何搜索,如通过向家人询问,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这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可以将这些主题资源以主题墙、画册等形式展现出来,当幼儿看到这些成果包含他们的劳动时,积极性无疑会被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发园本课程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对创造出高质量的原本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发园本课程时,我们应该仔细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此外,我们在开发课程时,应注意到幼儿的学习核心是发挥他们的主动积极性,应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念,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尽量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供稿/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