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教研组的工作流程
教研工作流程是指教研工作与活动的流向顺序,主要包括工作过程中的环节、步骤和程序。教研工作流程反映了组织系统中各项教研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呈现出一种动态性。建立教研工作流程的意义在于优化教研活动的管理与组织,让教研活动趋于规范化与科学化。
根据时间轴呈现的教研组工作安排,可以发现整个学期的教研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侧重。
第一阶段(第1周——第2周):教研计划的研究、编制与确认
第二阶段(第3周——第17周):教研计划的执行
第三阶段(第18周——学期结束):教研工作的总结
教研组的工作程序
为了使教研工作流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程序更加清晰,教研组长必须明确自己在阶段性工作中的任务指向,以便合理有序地安排日常教研事项。
时间 |
任务 |
主要工作程序 |
第一阶段 (第1周—第2周) |
制定计划 |
◆共同研制计划:组长与园长共同研制、明确各教研组的研讨方向,分头制定各组计划。 ◆合理安排计划内容与人员:组长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研内容与组员承担的关系,周密考虑安排的目的性,以充分调动组员参与的积极性。 ◆确认教研计划:通过第一次教研活动,与组员沟通并确认计划中目标与内容的合理性与组织的可行性,让组员了解自己承担的研讨任务,做到早知晓、早安排、想全面。 |
第二阶段 (第3周—第17周) |
执行计划 |
◆制定教研预案:按教研计划制定相应的教研方案(参考第三章),保证每一次或每一段的研讨能有效落实。 ◆教研公告:告知组员教研内容,准备好相应资料或信息,布置教研要求,做好做足教研前期 准备。 ◆组织教研活动:根据教研预案组织教研活动,做好教研记录。 ◆组织组际联动:根据计划,在适当的研究阶段,组织组际联动,保证信息与资源的通畅。 ◆阶段性总结:对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的信息汇总或小结,反思与调整计划,保证研究方向不 迷失。 |
第三阶段 (第18周—第20周) |
总结 |
◆布置教研总结工作:安排教研总结的具体事项,布置总结内容,告知组员总结的形式与时间。 ◆按期组织教师论坛:确认总结日期,按时组织组员交流,共享教研成果。 ◆做好自我教研总结:根据反馈,汇总组员信息以及自己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撰写教研组工作小结。 ◆初步形成下学期研讨方向:在反思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思考下学期的教研方向。 ◆整理教研资料:将一学期的教研资料整理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