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教研组有哪些制度予以保证?

时间:2012-08-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教研组作为幼儿园内教师群体研修的一个最基础的细胞,有其独特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程序,自然也应该依靠相应的制度来衡量组织与教师的行为,恪尽职守,正所谓“有组织,就要有纪律”。
  
  (一)教研活动制度
  
  教研组活动制度主要是围绕教研组如何落实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开展保教研究、进行保教管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性条款,以保证教研活动能够井然有序,并有效地开展。      
  
  教研活动制度
  
  为了切实履行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围绕教改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特制定以下教研活动制度。
  
  1.教研组要根据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对照教改精神,以及幼儿园的教改部署,编制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2.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关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生成,并视具体研究情况作小范围调整。
  
  3.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两周一次,每次90~120分钟。
  
  4.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目的、有内容。
  
  5.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做到集体研修与个别学习相结合。活动前有预告,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评价,并及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 
  
  6.教研活动一般由教研组长主持,也可由有经验的组员轮流主持。
  
  7.学期结束时,需对照教研计划进行总结,梳理反思教研过程与效果,总结经验,整理文本,确定可持续研究的方向。
  
  8.各个教研组之间在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形式与教研经验上,要加强沟通,共同实践。
  
  (二)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核心人物,需要保证教研组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转,用相应的制度赋予其一定的管理权利,同时也让其理解自己承担的义务,促进其自主自觉地引领教师进行研究,与组员齐心协力建设好自己的组织。
  
  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教研组长是幼儿园保教研究的核心成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为了激励教研组长带领教师们贯彻执行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努力践行课改理念,有效开展日常保教工作的研究与实践,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1.协助园长做好幼儿园日常保教管理工作。
  
  2.加强自身修养,事事先思于人,先说于人,先行于人,团结全组人员,促进班组文明建设。
  
  3.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改精神,明确保教目标,结合本园实际,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制定与实施教研计划。
  
  4.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有意义的教研活动,承担指导本组成员的业务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评价与总结工作。
  
  5.协助园长定期审阅保教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备课、听课与评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协助园长对全组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实事求是地组织教师自评、互评与他评。
  
  7.做好组内青年教师的带教与培养工作,帮助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8.做好本组教研资料的积累、整理与归档工作。
  
  9.合理、有序地安排教研组内的各项工作,带领全组教师按时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
  
  10.组织年级组的大型主题活动,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开展研讨活动和工作布置,发动组内教师共同研究、献计献策。
  
  (三)带教制度
  
  这是一种利用幼儿园内的骨干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制度,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可以建立在一师一徒、一师多徒、多师一徒多种带教关系上,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保两者能够互助共勉、共同成长。
  
  带教制度
  
  1.带教教师应向被带教教师详细解读先进的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带教计划。
  
  2.带教教师和被带教教师应围绕带教的特色,每周互相观摩活动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
  
  3.被带教教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每学期应向本年段教研组展示特色带教内容一至两次,写好活动反思。
  
  4.每学期结束时,被带教教师应写一份有关特色带教学习的专题小结,由带教教师审阅并写出书面意见后交教研组留档。
  
  5.学期结束向全园教师就特色带教内容进行展示汇报,指导教师认真评价并对带教情况进行小结,及时调整带教计划。带教结束后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总结。
  
  (四)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来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有利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与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改走到今天,倡导课程园本化实施的理念下,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更加理解课程园本化的价值与内涵,从而通过备课凸显幼儿园课程在组织与实施上的办园特色。
  
  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主要解决教学计划、课程进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及方法等常规教学基本问题,以达到年段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人特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1.集体备课应突出研究风气,既要研“教”,又要研“学”,实现教师的“教”为幼儿的“学”服务的。
  
  2.要根据本年段的保教任务,明确各周的保教内容及安排,要重视保证课程实施的平衡性。
  
  3.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体备课基础之上,集体备课的作用是再分析、提建议、添方法等。
  
  4.要重视教学设计,要突出教学目标,突出幼儿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师生互动。
  
  5.集体备课采取“说课”的方式进行。根据集体备课的中心议题,由主备课人进行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重点、难点等。
  
  6.组内其他成员根据主备课人的说课,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学)案。
  
  7.集体备课记录应详细完整,集体备课记录除记录讲稿要点外,更要记录集体研讨中的个别建议。
  
  (五)听课评课制度
  
  教研组组织成员听课评课是为了了解教师课程实施情况,掌握课程实施动态,倡导教学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互相吸纳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这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专业能力的最常用的方式,调查显示,这也是最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一种教研内容与形式。   
  
  听课评课制度
  
  1.教研组长提前三天通知执教者,执教者按照课程计划准备活动。
  
  2.教研组长组织组内的教师一同参与,但以自愿参加为原则。
  
  3.课后教研组长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及本园《课程质量标准》,组织听课教师就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共同研讨,并给予执教者书面反馈意见。
  
  4.组内听课每月两次,每月末汇总听课记录和反馈意见。
  
  5.每位教师每月的听课数量和记录反馈的质量列入每月工作考核。
  
  6.评课应以激励为导向,坚持正面引导与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既要态度明确,又要积极建议,真诚帮助同伴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7.听课活动后请做好以下资料的收集与汇总:执教者的活动教案;研讨活动的记录;活动质量评分表。
  
  8.级组内听课可主动邀请课程监测小组的成员一同参加。每月20日将听课评课活动情况汇总及每次活动资料一起上交课程监测小组。
  
  (六)教研资料管理制度
  
  教研资料是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轨迹与成果,是反映教研组工作成效的一种根据,是教研组建设的珍贵财富,必须加强管理。
  
  教研资料管理制度
  
  为有效积累与管理幼儿园教研组的研究资料,保证教研资料的系统化,查询高效化,管理科学化,特制定以下教研资料管理制度。
  
  1.教研组收集与整理的主要资料包括:学习材料、教研计划、教研总结、教研记录、教师专题总结、教学案例,以及相关专题或课程研究的成果资料包。
  
  2.每学期教研组的资料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对各类材料进行分类装订,并定期将有关材料向园档案管理员(资料员)做好移交,以便及时保管和存放。
  
  3. 教研组组员应当配合组长,在学期结束时,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移交个人相关教研资料,便于组长及时整理。
  
  4. 教研组资料原则上仅供园内教师进行查阅,一般不外借、不外传,确需外借须经园长批准,并向档案管理员(资料员)履行有关借阅手续。
  
  以上内容摘录于《如何当好教研组长》一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