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教研研究什么,一直是幼儿园管理层与教研组长孜孜以求的一件事,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课改以来,更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细细想来,尽管课改的理念不断推进与完善,教师的实践不断探究与跟进,“解读孩子”、“研读教材”、“探寻教法与学法”依旧是教研恒定的内容核心,任何的实践研究都要扎根课堂扎根孩子,才具有落地生根的力量。
1.解读幼儿
对教师来说,一项最大的挑战就是用何种满意且富有成效的方式来管理幼儿的行为和回应幼儿,因为和幼儿相处不仅是时间上的付出,更挑战的是教师的生理、智力和情感。班级幼儿是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群体,但同时他们又是脆弱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育,每个成长的幼儿个体都是独立而富有特色的,需要教师在集体中因材施教,所以,解读这个群体的年龄特点、理解每个孩子的行为,支持与帮助他们快乐成长,永远是保教研究的核心视角。
案例 某幼儿园关于解读幼儿的教研内容
·观察托班幼儿的运动行为,保障他们的运动安全
·大班幼儿自主性图书阅读行为的分析与指导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分析
从以上教研命题中可以直接透视出,幼儿园的保教研究离不开幼儿的支持,从某种角度讲,是幼儿在用他们的生命意义教导教师:怎样做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将对幼儿的解读置于教师的心中,应该成为组长内隐的组织智慧,并随时进行实践运用。
2.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媒介,是众多教学专家经过多年实践经验,以及对幼儿活动与发展的认识、理解而科学筛选、提炼与编写出来的,有的是统一的教师用书,有的是教学经验集,一般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显示出“没有一本教材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实。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一纲多本”的课程建设方向,使得各地幼儿园课程环境相对宽松,“l+x”模式的幼儿园课程实施现象普遍。另外,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课程的实施理念予以准确理解并有效实施,因此,在这样的态势下,教研更需要研读教材,让教育教学内容不仅适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也适应幼儿生存与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学以致用,积累生活经验,构建生活智慧。
3.探究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有效的设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理可推,教法学法的探究也是基于对幼儿的解读与教材的理解,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经幼儿年龄特点来诠释。
案例 某幼儿园关于教法学法的教研内容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中合作游戏的指导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班幼儿唱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如何创设适合大班幼儿科学活动的“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适合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的班级环境
以上主要是从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出发,进行命题确立,反映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希望通过研究,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行为,能有效支持与回应幼儿的活动。
综上所述发现,三大核心视角不可割裂,相互映衬。解读幼儿可以支撑对教材的理解,可以让教法与学法具有针对性,研读教材可以发现幼儿活动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探寻教法与学法则可使幼儿的活动充满童趣,课堂充满生机,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园本教研活动内容的选择视角
伴随课改的脚步,幼儿园教研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反思与调整的新阶段,遵循园本教研理念,立足幼儿园本位发展,开展适合本园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即研究什么、可以研究什么、我们能够研究什么,成为大多数组长的热切期待,并付之于行动。于是在把握解读孩子、研读教材与探究教法的基调之上,融合进了更加贴近幼儿园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以此有效推进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最终转化成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下面就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中,对组长们如何选择教研内容,做一些介绍。
1.实践课改理念
课改理念是统领幼儿园课改之灵魂,怎样把教育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进而转化成幼儿的发展,早在二十年前《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实践阶段就已经提出。当今的课改理念更加先进,更加与国际接轨,为了让这些理念得到落实就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所以从理念着手,选择适合本园教师实践探索的内容,是一个好办法。
·怎样的班级环境才是幼儿自己的环境?
·怎样对主题活动中各领域活动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这两个命题均取自课改指导性文件中的理念,前者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活动环境创设与环境课程化的要求,后者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等文件中均有所表述,是对课程实施与组织的要求之一,是反映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即课程“整合性”的特质。
因此,通过对课改理念的实践,可以帮助教师尊重先进的教育观念,理解其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价值,落实理念塑造与教育行为的和谐统一,从而探寻出适合幼儿活动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2.顺应课改热点
课改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一个推进的过程,都会引发一些热点的实践问题,进而受到广大幼儿园与教师的关注。如上海二期课改就接连引发了对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探究性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 “主题活动与幼儿数学教育”、“幼儿园园本教研”、“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 等专题研究,如果本幼儿园也正好处于这样的一种实践困惑中,那么就顺其自然追随当时的热点推进课改,既探讨自己的教学问题,也可以随时获取课改信息,不断对照、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实践,以把准主流的课改动态。
当然,在顺应课改热点寻找研究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立足本园教师的真问题、真困惑,切忌盲目跟风。如幼儿园一半以上都是新教师,那以上的命题就不能反映她们的最近发展区,挑战过大,可能基础而全面的“班主任工作”、“一日活动中怎样确保保教工作的安全性与秩序性”等专题研讨,更适合新教师这样的研修群体。
3.细化课题内涵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当这一理念被逐渐认可后,幼儿园对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基层园长与教师的重视。幼儿园的科研就是教研的意识渐渐被建立起来,很多幼儿园申报并承担了课改的科研任务,并努力尝试教科研相结合,将教研赋予科研的审慎与缜密,又将科研赋予教研的寻常时刻,使幼儿园的课题研究、课程研究均立足于教学第一线,其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园本教研落实课题的探究。
案例1 从园本课程建设入手
某所以体育为特色的幼儿园,为了更好地凸显该园体育特色,强化教师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更为了让该园幼儿享受运动带来的成长乐趣,在园长与教师共同努力下,在专家的点拨中,成功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园方希望把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重点建构幼儿园园本化的运动课程。于是,该园由科研组成员进行全面的课题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把其中的相关实践项目统整到教研组研究中去,由教研组进行阶段性的行动研究,把一些课题内容细化为教研内容,紧密关注第一线的实践,如:
课题研究内容 |
教研实践内容 |
◆各年龄段幼儿运动能力的调查 ◆各年龄段幼儿运动的组织与实施 ◆各年龄段幼儿运动能力的评估 ◆运动环境有效性的评价 |
◆各年龄段幼儿运动能力观察与分析 ◆各年龄段幼儿的运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幼儿园野趣运动环境的利用与开发 ◆各年龄段幼儿集体性体育锻炼的方案设计 ◆各年龄段幼儿在区域性锻炼中的师幼互动 ◆各年龄段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 ◆各年龄段幼儿野趣运动环境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