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如今,在教与研的最前沿,涌现出许多自觉地成长着的组长们,她们在课堂和教研组里不断磨练,取得了专业的发展。她们是怎么当组长的?她们有烦恼吗?她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让我们走近她们,通过她们生动的笔触,了解她们的成长过程。
(一)教研走笔
记得常常给“油箱”加“油”
小沈老师打算运用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作品《我爸爸》开展一节教学活动《我爸爸》。在解读作品的时候,大家发现,绘本中有这样一幅图片:爸爸穿着睡衣,头发一团糟,手上拿着把扫帚,地上的垃圾却没有因为爸爸的清扫而变得十分干净。
这幅图片让大家颇为吃惊,纷纷议论开了:“爸爸的形象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呢?”热烈的讨论就此展开,问题被大家一一抛了出来:“这幅‘扫地的傻爸爸’到底是否要让孩子重点理解?” “孩子是否能接纳这样的爸爸形象呢?”“孩子能够如我们所愿,正确理解图片背后的意思吗?”“孩子们又是否能理解爸爸做着自己不拿手的事情背后所隐藏的这份浓浓的爱吗?”“我们又该运用什么手法帮助孩子们去接纳与理解呢?”……我一一记下了这些问题与疑惑。
当天晚上,我一口气查阅了三本相关的书籍,上网搜集并整理了几十页的相关资料。几天后,我把素材设计成一堂集体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在幼儿园借班开展了三次试教,让所有的老师根据现场来评判价值,解决大家曾经提出的疑惑……
自从做了教研组长以后,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就像是参加了一场长距离耐久型的越野拉力赛。有时你需要领跑,有时你需要超越,有时你要以最大的马力穿越危机四伏的林间小道……可是,无论你开多快,无论你开多远,你一定要记得定期给车加油。作为一个教研组长,阅读、上网查阅、听报告、看现场教学、反复试教都能让你的油箱变得满满的。只有给油箱加满了油,你一踩油门才能自信满满,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在这场长距离耐久型的越野赛中坚持到底。所以,亲爱的同行们,一定记得常常给油箱加油哦!
试金石与敲门砖
学校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研究小组,我成了研究小组的组长,同伴们幽默地笑称我的名字都成为品牌了。我感受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虽然领导的是五六个小兵,可她们个个都有个性。什么是教师心中的真问题?作为组长,我拿什么奉献给她们?老师们需要怎样的帮助?于是,我设计了“我心目中的教研组长”问卷调查表,我渴望了解我的组员们。
(调查问卷:拥有怎样人格魅力的组长是受大家欢迎的?你心目中理想的教研组长应具有哪些能力?你期望得到教研组长的哪些帮助和支持?通过何种途径?你认为教研组长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如何表现才是真正的民主?组长的哪类行为会令你有所触动?你觉得新任的教研组长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天,调查表准时交到了我的手中,除了一份感动和惊讶,它还给了我一份思考。大家提到了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我对她们点点滴滴的帮助都被深深记忆,成了她们心中对组长这个角色的衡量标准。朱老师说起我和她一同商讨疑难问题;小杨老师说起在我们之间经常发生的非正式对话;小吴老师认为我多次预约她发言对她激励很大;小蔡老师说自己最希望感受到组长对青年教师的认可。我不禁感叹:平时从不把自己的组长身份当回事,总是以朋友的身份无意识地参与讨论、策划,帮助他人。而今天组员们对我的评价,使我感受到了自己一举一动在组员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责任”二字在我脑中闪现……
同时,调查问卷成了园本教研中一种非常科学又充满情感的手段和措施。它一是帮助组长“确认”,即确切理解组员的问题、困惑、需求和信息等;二是帮助组长“活化”,就是找准行动抓手,使教研内容具体化、可操作;三是帮助“提升”,即不断在调查了解、实践研讨的循环中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教研风格和套路。
(作者顾伟毅)
学做一个“淘金者”
身为教研组长,希望组内每位成员都是“金子”,从而提高教研组的效率,可现实并不如此理想。于是,常做“掘金人”,成了我的工作核心内容之一……
教研组内的研讨,组室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聚焦问题时能碰撞出一定的“火花”,唯独她,经常都是沉默者。虽说“沉默是金”,但在教研组的研讨活动中,“沉默”与“研”的主题显然不相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于是,我找时间和她进行了沟通,并且在私下里我们共处的时刻,聊聊带班过程中的问题。心存“资质浅,学校里的理论无法和实际问题融合,说不出什么名堂,多听总是不错的”想法的她,其实也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带给我们新的视角体验,对多媒体制作细节上的精准处理也常常带给我们惊喜。做过“功课”之后,我经常在能突出她强项的相关问题研讨时,提供机会请她“亮相”。不负我望,每一次她的发言都妥帖、管用,大家渐渐认可了这块曾经“沉默”的“金子”,有的时候,还会发出邀请,请她说说她的想法,以辩证地应对某一问题。
有个小故事叫《无用之用》,每个人因为需求选择不同,便认为某人某物对她而言“无用”,实则世间万物各有其用。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是“独一无二”的“金子”,我们组长所做的,应该是将“金子”挖出来,滤去表面的沙子,让更多的“金子”在我们身边闪光。这是我们真正的“财富”。给新教师多一点支持
(作者张之舒)
一次,我们讨论设计了小班的一个活动方案,决定由组室里的青年教师两周后展开实践,一位入行不足一年的“80后”新教师欣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心里有些忐忑,她能顺利完成任务吗?对她而言会不会压力过大?我忍不住私下询问她对活动有何想法,她笑着说没问题。第一次在教研组进行展示,作为新教师她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吗?我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次公开活动”,觉得不可思议,但我决定耐心等待。
几天后,她主动找我聊,她说:“我不喜欢教研组集体设计的这个方案,我有更好的想法。”我很吃惊,既为她的主动思考、敢想敢干赞叹,也为她的活动效果担忧,她毕竞缺乏经验。她选择了另一个活动方案,那是由我园另一名优秀教师设计、演绎的,当时整个活动既有趣又流畅。
一个成熟的方案、一名优秀的教师、一次成功的活动,这名80后的新教师能完美地模仿迁移吗?如果不成功会不会打击她的积极性呢?我决定努力帮助她获得成功。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时常和她一起剖析活动环节,一边频频示范,一边告诉她为什么这么做,让她从我的演示中充分感受教师在课堂中的魅力来自于对教育的真切理解。我对每一个提问的表达方式以及预设的每一个回应,让她发现了教育的趣味。她的情绪从自信到疑惑、不安,又变得渐渐自信起来,我知道她正在不断地丰富自己。
她的活动如期进行,在活动过程中,她努力把我传达给她的信息在课堂里表达出来,她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连上课前几分钟我教的“小窍门”也用上了。
80后的新教师,我真该对她们刮目相看,她们有个性、有思想,能独立思考,也愿积极表达。作为一名“老组长”,我应该充分利用她们的强项,鼓励她们的探索活动,并竭尽所能给予她们支持,帮助她们成长,这难道不是一名组长应该做的吗?
(作者蔡晔)
敞开、接纳与修炼
做了组长,更多的时候意味着必须承担更多。有位组员音乐素养和弹奏功底都很好,在教研过程中,她经常会很认真地拿着音乐活动方案“请教”我,我有些不安;另一位组员擅长数活动教学,教研时诚恳地要求得到数概念教学方面的经验,我有些惭愧;还有一些组员会提出一大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急求帮助。
可是,我也有不擅长的时候,我感到很纠结,我希望我能对我的组员奉献更多。
作为组长,我的开放任务比较频繁。我曾经断然推却过,无可奈何地接受过,到现在,愉快地接受和主动地自荐,我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源于“敞开、接纳、修炼”这六个字。
首先,坦然是最主要的。敞开心扉,正确面对自己的薄弱之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生活之关就像翡翠一样,有那么点瑕疵,才最真实;继而,要学会接纳。露拙,并常向比自己能干的人学习并不是坏事,他们的信息和建议会让你有更多的思考;修炼也是学习,它需要的是勇气,是坦然面对自己不足的勇气。有一天,当你能像徐则民老师那样主动:“我开一个活动给大家看吧,再外带一个游戏好吧?”那时,呵呵,就将修成正果了。
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应该免费送给需要的人,一段时间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因为,你也得到了别人的馈赠。
一汪活水可以流传更远,一同分享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好的未来。
以上内容摘录于《如何当好教研组长》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