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不要用“吓唬”来教育宝宝什么是安全

时间:2016-04-2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儿童的安全问题经常会被抛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造成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感到焦虑。有一类父母会经常紧张兮兮地将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危险,每一个恐怖的细节对宝宝仔细描述,在每一个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时机,为宝宝预警。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恰当的安全教育带来的往往是不安全感,弄不好就成了恐吓教育,恐怖教育,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变成伤“心”的教育。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与方式,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

  过分的安全教育给宝宝带来的恐惧很难消除

  虽然爸爸妈妈所说的是事实,宝宝的很多行为在一定概率下会引起那些不安全的、可怕的后果。但是年幼的宝宝无法正确评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会对所有父母提到过需要注意的事物产生恐惧的情绪,而这些恐惧一旦产生,父母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帮宝宝克服。

  大人过度保护会让宝宝越来越胆小

  其实,大部分宝宝并非天生胆小,而是由于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总是怕宝宝碰着、摔着,于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宝宝,什么事都要一手包办,没有给宝宝独立的空间,从而使宝宝养成过度依赖的心理。当他们需要独自面对新事物时,就会变得用胆小、畏缩。

  正确给宝宝进行安全教育

  1.防止意外教育

  要告诉宝宝,什么东西是会给他带来伤害的。

  宝宝都喜欢登高爬低,虽然他们对高也有恐惧,但好动与好奇,又常使他们在玩耍中忘了危险。爸爸妈妈要常提醒宝宝,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当他出现危险倾向时,要严厉制止。

  在室外活动时,要让宝宝知道躲避汽车。不要在小区的马路中间玩,不要在横穿马路时猛跑,要告诉他车来后躲避的方式。比如,当汽车过来时,妈妈不要只想着急忙抱起宝宝,而最好是牵着宝宝的手,避到近侧的路边。让宝宝能亲身体验到怎么办。

  2.防止走失教育

  在宝宝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姓名、自己叫什么,再大一点,最好能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和单位。如果注意教育,3岁内的宝宝完全可记住上述内容。当宝宝在小区里玩耍时,爸爸妈妈应在边上看护,如一时有事,也要托付他人,并告诉宝宝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即使是熟人,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离开。

  3.防止伤人教育

  宝宝在小区里玩耍,会有很多相熟的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在游戏中常不知轻重,有时就会伤着对方或被对方伤害。有些爸爸妈妈在宝宝被打之后,经常说:“他打你,你就狠狠打他!”宝宝在动手打架时,就会真的狠狠打,使对方受伤甚至致残。所以要教育宝宝尊重生命的观念,在平时讲故事时,给他灌输这方面的内容。要告诉宝宝不能拿石头、棍子打人,也不能用手去触对方的眼睛,不要用力去推倒小朋友,不要咬小朋友等等。当然,也不能让宝宝不知避开他人的攻击,要告诉宝宝,不同拿棍子的小朋友玩,如小朋友动手时,要挡开他,使他不能抓伤、捅伤自己。

  4.分清鲁莽和勇敢

  崇尚勇敢精神是宝宝的共性。但是,宝宝尚小,往往不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特别是现在不少动画片,打打杀杀的镜头颇多,“英雄人物”又常常具超人能力,可以刀枪不入,可以凌空飞行……宝宝理解能力差,看到这些镜头会认为是可行的而加以模仿。所以如果电视中的“英雄”做了什么勇敢之举时,要告诉宝宝,这是不应该学的。如果宝宝鲁莽地要做什么危险的事时,要及时想办法防止出危险,并妥善处理。

  5.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

  让宝宝学会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宝宝获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家长可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教导宝宝学会应对陌生人。在不得不让宝宝独处家中时,家长应仔细叮嘱宝宝不给陌生人开门,同时告诫宝宝不要随便出门,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里一定要沉着不慌张,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应就近找警察叔叔寻求帮助。

  教宝宝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大声呼救。遇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教宝宝简单的自护办法,不要乱跑,等待救援。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