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2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及保教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幼儿切身利益为要求,以开展安全管理专项整治为手段,加快幼儿教育改革,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幼儿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实施过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长抓不懈。
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定。园长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并签订安全责任书,严肃工作纪律,奖罚分明,做到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无安全工作死角、隐患、漏洞。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幼儿伤害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要坚决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
(二)加强宣传,提高防范
1.每学期通过墙报、橱窗、专栏、家长通知书等有效方式将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幼儿、每一位家长。定期组织保教人员认真学习、详细了解、熟知并掌握国家关于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做到知法、守法,严格按规章办事。加强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常识教育,做到大会、小会强调安全。
2.每学年的3月初和10中旬,分别组织全园幼儿科学进行应急遇险的疏散和演练,并由分管园长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促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3.加强幼儿园门卫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岗位培训,使其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4.班主任每学期初制定“班级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幼儿防火、防烫(烧)伤、防砸、防摔伤、防溺水、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走失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强化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管理、传染病管理和饮食卫生管理。
1.幼儿园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下列制度:
(1)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主要包括:晨午检、消毒、体检、卫生检查、疾病预防等项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消防制度。幼儿园要配齐、配足消防设备和器材,保证幼儿园的消防通道畅通,并由总务处专人管理,确保消防设备器材和通道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启用。
(3)检修制度。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幼儿园对设施、设备、用具爱护使用,定期进行安全自查,每天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并作好记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报告,尽快落实,不得拖延。
(4)幼儿园安全制度。认真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2.制定安全预案。
相关负责人员制定安全预案,并塑封张贴在幼儿园的墙上,遇到紧急情况立即执行预案。
3.重视心理健康。
各班主任认真观察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心理偏移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引导,并把过程记录下来,上交保健室存档。
4.人员管理。
幼儿园要严格实行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身心健康体检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严格审核幼儿园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对不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的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或予以清退。
5.封闭管理。
加强园所的封闭管理。对大门、栅栏、围墙要做到定期检查和维修。学校分别在幼儿园大门等园内重要部位配置安装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保安加强园内巡查和保卫工作,严格实行幼儿园出入人员登记和证件审查制度、幼儿接送制度,严防幼儿走失,严防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幼儿园。对可疑人员携带物品要认真检查。
6.执行程序。
园长根据本园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保教工作程序、保育员工作程序、保洁工工作程序、保安工作程序,相应人员人手一册,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工作程序,确保幼儿及保教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因环境设施中存在隐患而导致安全事故。
1、如桌角、椅子、大型玩具、墙等拐角处有锋利的棱角;
2、大型玩具年久失修、生锈严重、铁钉外露;
3、班上药品摆放不当,幼儿可以随手拿到,
4、热的饭菜,保温桶的热水
5、活动室的电路电线及插座食物中毒
6、甚至园内一些角落里、管子上不起眼的铁丝、铁片也可能成为伤害幼儿的暗器
二、因教师组织不当而出现安全事故。
1、如户外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教师站位不合理,不能关注到每个幼儿,让幼儿出现磕破抓伤的现象;
2、每次活动前后没有及时清点幼儿人数,孩子单独活动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办法及时寻求帮助。
3、教师对某些活动没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没有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未检查运动器械及活动场地的平整和场地有无不安全障碍物;
4、未检查幼儿的衣着、鞋带、上下楼梯等发生挤推踩踏的现象,未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不安全行为或超出能力范围的行为没能及时制止或保护。
5、还有早上老师打开水时,让幼儿进入厨房,
6、耳鼻候器官异物
例:女孩身上的装饰物(如手链上的小铃铛之类的东西)易入口鼻耳。一位妈妈发现女儿回家一直哭耳朵痛,结果带到医院检查,有一粒小珠子在耳朵里。原来是幼儿园里另一个小朋友将衣服上的珠子扯下来,分给了好朋友,女儿没地方放就放到耳朵里,结果拿不出来了,还不敢跟老师和小朋友讲。
三、因教师工作失职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1、如教师离岗幼儿无人照看,幼儿的活动完全脱离教师视线。
2、幼儿午睡时,教师擅自离开或打瞌睡或干私活,老师经常都会在幼儿午睡时“开小差”。这样使得幼儿在午睡时发生的窒息或跌落等意外,老师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3、教师胸前戴了别针或指甲留得太长,有的教师爱漂亮,却没考虑到这会不会扎伤幼儿。
4、老师将幼儿落在已开消毒灯的寝室里。老师为了赶时间没有检查寝室里是否还有人,就开了消毒灯。
5、幼儿园的大门没有及时关,门卫看管不严格,幼儿私自跑出幼儿园,不过这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四、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而导致安全事故。
1、尽管《幼儿园教育法规》中规定严禁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但是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时有发生,有的幼儿不遵守纪律,好动,教师罚其在教室外思过,幼儿却自行跑到院子里玩,最终因无人看管而发生意外。
2、幼儿被关后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受伤或死亡。
五、意外事故
突发性疾病
六、幼儿的安全知识缺乏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1、及时处理受伤幼儿,对受伤幼儿的身体进行护理
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应及时告诉家长真实情况,教师对受伤幼儿的护理应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可自行处理;程度重的,如伤口流血、骨折等情况,老师应及时为幼儿止血、使幼儿受伤的肢体保持不动;幼儿园不能解决的,要马上送医院作处理,不得延误治疗时机。同时通知该幼儿家长赶往医院,不能及时赶到的必须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任何一个家长都会难受,有的家长言语上表现出通情达理,有的家长则会一改往日的温和,对幼儿园或教师大加指责。不论家长态度如何,我们都应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主动诚恳地道歉,并详细地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与家长交流对幼儿的日后护理,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
2.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身边出现了安全事故,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教育全班幼儿关心受伤的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将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幼儿的安全与教师密不可分。因此,安全教育应从教师和幼儿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老师应该做到哪些?
1.老师要对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在全园创造处处安全,时时安全的环境。
2.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1)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内容包括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幼儿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消防知识等。
(2)在案例分析中学习提高。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对安全事故的预见性,从而设法避免事故发生。
3. 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关能力的培养
(1)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并非说服式教育。对幼儿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间接经验。如:某个小朋友玩滑梯时摔倒了,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例,引导小朋友议论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会受伤,应该怎么做才可以使自己安全。还可将有关安全事故的图片贴于班上,引导幼儿讨论图上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后果,怎么避免危险,这种图片形式的安全教育比简单说教留给幼儿的印象更深。
(2)教会幼儿一些安全常识及自救的方法
使他们懂得不能随便攀爬阳台、触摸电器,让幼儿记住园内各种大型游乐器械的游戏规则,并在幼儿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如玩滑梯时,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当你在玩滑梯时要注意排队不要从下面往上面反着反爬,以免相撞。另外还要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对于集体生活的幼儿园来说,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极为重要,可先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然后进行一次模拟演习,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队员,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让幼儿从中学会避险方法。
4.加强体育锻炼
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应不灵敏是他们常摔跤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平衡能力的练习及其他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的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是减少幼儿摔伤的有效措施。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应根据幼儿年龄不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园应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像跑步、拍球,郊游之类的户外活动及需要开动脑筋的游戏,以活动促发展,幼儿运动能力增强了,动作协调了,自然就会不出或少出事故。
其次就是老师要教会孩子什么?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家长密切配合,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
2.保证了教室的通风、干净,保证了区角材料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教具。
3.在加强常规方面,做到井然有序,组织幼儿自觉的排队洗手.喝水.小便等.
4.教育幼儿走路时不手持棍棒和利器、上课时不手持铅笔和小刀类物品玩耍、不随意投掷物品,以免伤害到他人等。
5.坚持每天晨检严格做好晨检,及时预防传染病(手足口、流感、伤寒等)的发生。对锐器及不安全物品及时查收。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细心观察其精神状态,严格管理药品,把药品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及时给幼儿服药,幼儿服药时教师严格把关.并严格书写本班服药记录.
6.分饭时,保证幼儿不靠近饭桶,不端过热的饭菜,杜绝烫伤事情的发生.并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刀剪,(口令)
7.确保了上下楼的安全(口令)。幼儿能做到不推拉、不跳台阶。
8.户外活动时,每次活动都要及时清点人数,玩大型玩具时,要对幼儿讲明玩法,做到不推不济,幼儿互相监督,拿器械玩具时互相帮助,保证幼儿安全.
9.严格执行幼儿园接送卡规章制度,做到不见卡不放人,对于有接送卡可是没有接过的陌生人也不要轻易的把孩子交给他,要和家长联系确认后才可将幼儿送走,教育幼儿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并让孩子记住或是随身携带家长的电话号码,
10.让幼儿知道不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这些地方容易被夹伤。
11.教师在工作中做到时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离开幼儿,幼儿到哪,教师的眼睛就到哪.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好比说早晨,家长送幼儿来了,老师之间的合作不合理,都在门口和家长说话,晨检却忽略了班内的幼儿。
12.对教室危险的地方,如:插座,垃圾桶等地方,贴上危险标记,要使幼儿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13.防止异物入体,教育孩子不随便把东西如小石头、花生粒、瓜籽、小纸团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发生意外。
14.教育大一点的孩子,使它们懂得登高的危险,教育孩子不可从高处随便跳下。
15.要告诫孩子,不要把铅笔、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锐的东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处跑,因为这样容易扎伤孩子。
16.不要把塑料袋当作面具往头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老师也尽量避免将塑料袋乱放。
17.在户外或是野外旅行散步时,教育孩子不能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放入口内,预防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
18.让幼儿熟记安全报警电话如“110”“119”“120”
(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