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只看好评 只看差评 只看中立 全部评论

     “想让孩子上清华么?”对这句话......


2011-04-28 网友 发表: 于 04-28 09:14说到
     “想让孩子上清华么?”对这句话我是有些微词的,甚至在内心深处有些排斥。我与王总打过几次交道,听过他的激情演讲,也感受到了他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他这一路走来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或者说不容易,后来获得的成功,我有些了解,故对他本人我十分敬重。出于这份敬重,我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了好几遍《从幼儿园到清华园》这本书,有了些自己的感想,借着这个平台,一吐为快。一家之言,还请包容。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才,只是‘成才’一说太泛泛,大家头脑里没有图像。如果我们把考上清华作为阶段性成功的一个标志的话,岂不表述更形象,也更方便?”“在我这本书里,清华其实是一个符号,一个孩子成才的符号。”前言里寥寥几句朴素的语言,把我心里起初的那份疑虑和排斥顷刻瓦解。文如其人,透过这两句话,我又看到了我印象中的王总,这才是真实的王总,朴实、不矫情,说的话是真话,干的事是实事。

        王总毕业于清华,对清华有着一份赤子般的情怀,在第一部分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他对清华的依依眷恋和深深热爱。可以感觉到,他是从中受益了的。从安徽的一个小山村走到北京,再到今天红缨集团的领头人,清华给予他的滋养厚重而深远。尽管他拿了清华的建筑和中文双学位,但对房子怎么盖、文章怎么写只字不提,而是浓墨重彩地告诉读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觉得有些空洞?我倒觉得这正是王总的高明之处,他告诉我的是“道”,而非“术”。我们缺的不是吃,不是穿,而是精神的营养——无数的智者和贤人已用时间证明成就了他们的精神给养。当然,或许只有王总自己,还有和他有同样经历的人,才能切身感悟到这些才是人一生之所以能幸福和成功的扎实根基。

        大家都知道但似乎又都已经遗忘,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育人。这个环境既包括人文的——如刚才所提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神给养,也包括让人目明心亮的绿树流水。跳开环境来说怎么教孩子,力尽而难达也就再平常不过了,难怪乎这么多的家长看了这么多所谓的宝典、招数,依然束手无策,孰不知,不提环境的育人之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在我看来,清华,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标志,更是良好育人环境的标志。环境,小到家庭,中到幼儿园、学校,大到社会,就从身边做起吧,比如咱们温馨的家。
 第二部分的“给力幼教”,锁定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三方面进行阐释,分家长之忧,解家长之惑。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以此逆推,第三部分如此大篇幅地对思维方式进行阐释就不足为奇了。“站在未来,安排现在”,以目标为导向及“凡事预则立”的理念对行事效率的提高及促成结果的达成,我想每个人对之都有深切体会。再加上“我相信,我看见”的坚定信念,“聚焦才会赢”的专注纯粹,“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自信自尊,“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豁达执着,说不可能不成功有些绝对,但是说会离成功越来越近,一点都不为过。尽管这是个“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甚至连基本的信任都在逐步沦丧的时代,可是此刻,我选择相信,因为只有相信美好和希望,才能看见美好与希望,正如书中所言“我相信,我看见”。

        读罢王总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没有“位卑未敢忘国忧”的使命感,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思考怎能如此透彻,言辞怎能如此恳切?立意高远而又言之凿凿。“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后的归宿”,让我瞬间把心头所有的纠结与烦恼抛在了脑后。“因为口才,所以魅力”,原来拥有口才有如此风景!最让我耳目一新的就是王总对“相似论”的阐述,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看尽天下万物,众览世间百态,唯有“相似”一以贯之,让人豁然开朗。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书中更多地在传达着、期望着家长的改变,与一般意义上“家庭教育”的书有所区别。琢磨了一番,这么写还是颇有道理的。只让孩子学习,父母“袖手旁观”,我想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书中所言“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大道至简。无论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还是行为特点,有了父母的改变,才有孩子的改变,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就是孩子身边的榜样。王总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他从他的榜样——父母及无数的清华人身上汲取到了力量。

       “如果父母能懂得一个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是哪些关键素质在起作用,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能配合学校给到孩子这些关键素质,那孩子上不上清华,其实已无足轻重。”读到书的末尾,看到这句话,内心涌动一股暖流。从父母自身做起,教孩子做人——做一个有自己想法、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并一生都快乐和幸福的人,我想这才是王总这本书真正要表达的。

        再说说阅读的感受吧。似乎王总就坐在我的对面,朴素、真实,但是又热情地娓娓道来,解答着我的一个有一个疑问。偶尔一句“凌厉”的反问,让我不禁沉思,便有了这些文字。

        一番感慨,有些啰嗦,权且当做抛砖引玉。


支持[159] 反对[1] 引用
共 1 页/1条记录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环洋大厦2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58851550 传真:010-58851526 Email:web#hoing.net

北京红缨教育集团 Copyring 2011 Hoi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