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幼儿上幼儿园都是由祖辈家长接送。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必须得到这些爷爷奶奶们的配合、支持与理解,因为他们肩负着幼儿园与孩子、幼儿园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面对每天见面的“银发一族”,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祖辈家长一般都已退休在家,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在孩子身上,孩子突然上了幼儿园,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对孩子是一万个不放心,对老师也是一万个不信任。这样的祖辈家长,每天都会反复关照:“老师,一会儿给我们孩子多喝点水,热了帮我们孩子把外套脱了……”面对这类祖辈家长,首先是理解他们的做法,呵护备至的宝贝离开了他们身边,本来有孩子唧唧喳喳围绕着,一下清净了下来,让他们本来就枯燥的老年生活出现了强烈的不适应感。其次,用十二分的耐心对待他们的“唠叨”,微笑地告诉他们“放心吧!我们会注意的!”“不要担心,我们会帮助他。”用温暖的话语消除他们的担忧。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类幼儿身上,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并在离园时主动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交流,如在幼儿园有没有大便,喝了几次水,午饭、点心有没有吃完,午睡有没有睡着,有没有不舒服等,并根据孩子的弱项有针对性地交流。
有些祖辈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让小孩玩的地方。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懂事了。针对这类祖辈家长,我们要采用“勤交流、多沟通”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祖辈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
其实,祖辈和祖辈沟通起来更加有共同语言,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和孙子(女)吃点什么,晚上带孙子(女)到哪里玩一玩等等。将班级中几个教育孙辈做得比较好的祖辈家长请到幼儿园,让他们来分享自己的育孙经验,平时也鼓励一些缺少教育经验的爷爷奶奶多向他们讨教。这样,在园门口等待接送的时候,就成了祖辈家长们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时刻。
在自然角种植时,我们向有丰富种植经验的爷爷、奶奶请教,每个季节适合种植什么蔬菜,怎样才能让种子顺利发芽,同时请他们定期来带孩子们给自然角的植物施肥、翻盆。在开展爱惜粮食教育活动时,我们将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讲他们小时候的生活,住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穿什么,爷爷、奶奶讲起过去的事,总有说不完的话,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孩子们则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得非常认真。通过这些家园互动,老人觉得自己受重视了,也更加愿意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了。
以尊重理解为基础,我们和祖辈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祖辈家长也成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支持者,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