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克服“社交恐惧”,提升社交能力,这几招管用!
时间:2019-05-05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在幼儿园或游乐场,有的孩子很愿意和小朋友交往,也会主动加入同伴的游戏,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胆小”“害羞”,不愿意和同伴、老师交流,即便交流了,也是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度过的。很多成人以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的,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被称为“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
一般来讲,大多数孩子刚接触陌生的人或到某个陌生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逐渐适应,并会在游戏或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的原因
❆人文环境影响。许多家长受到大环境影响,总是告诫孩子少与陌生人交往,不要去邻居家串门,也不许带伙伴来自己家玩。
❆独生子女。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大人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内心的孤独压抑了他的表达能力与技巧。
❆父母陪伴时间少。现在大多数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保姆照看,虽然孩子的饮食起居得到了照料,但是在情感交流和陪伴上却存在很大的缺失。
❆居所不稳定。频繁更换居住地,孩子好不容易习惯与一些小伙伴交往,但很快又分离,使得孩子长期处于动荡状态。
❆失败的社交经历。孩子在曾经的交往过程中,可能遭受过挫败,如被其他小朋友欺侮,或家长当众打骂过孩子。
克服“社交恐惧”,提升社交能力
❄接纳认同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社交发展呈“独自玩—平行玩—合作玩”的规律,处在“独自玩”“平行玩”阶段的孩子可能不愿意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只知道自己一个人玩或在旁边看别人玩,这时成人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社交,更不要给孩子贴上 “内向”“害羞”之类的标签。
对有社交恐惧的孩子,不要讥讽孩子“怎么这么胆小,没出息”,要给予支持和帮助,理解认同孩子的心情与感受。也可以给予一些克服恐惧的小方法,比如,每天在家里对着镜子说出自己的优点、和陌生人进行四目对视等。
❄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在社交初期,成人应该多创造一些外出活动和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和周围的朋友玩耍。并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社交伙伴,尽量为孩子找一个比他稍微大一点的,社交水平比较高,社交经验比较丰富的孩子做同伴,同伴的引领会让孩子快速积累社交经验,并体验到合作玩中的快乐。
家长千万不要担心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或受到别人的欺侮,越束缚孩子,越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
❄示范与他人社交的方法
出现“社交恐惧”的孩子通常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交往,也不知道如何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此时成人可给予一些支持,示范如何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
(1)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当孩子“独自玩”的时候,成人可采用平行游戏,模仿孩子的行为,待被孩子关注后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孩子同意后和他一起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加入同伴的策略示范演练给幼儿。
(2)“我给你递……”
在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成人示范用语言描述自己想要做什么,比如“我给你递玩具”、“我帮你把沙子填满”、“我帮你推秋千”等,也让孩子试着说说自己要做什么,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顺利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
美国一项关于幼儿社交的研究表明:社交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5岁时社交能力越高的人,以后在学校里的成绩越好,也容易上到大学,20出头迈入社会时也越容易找到较好的工作。
简言之,社交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不论是幼小衔接适应新环境,新集体,还是工作之后适应新团队,或者将来融入异国文化,适应异国生活,都离不开社交能力。因此,帮助幼儿克服“社交恐惧”,提升社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