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长工作 » 家园共育出问题不发愁,最好的解决方式其实是孩子
家园共育出问题不发愁,最好的解决方式其实是孩子
时间:2017-06-23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了解家长需求

  案例1:小贴纸

  在刚入园的家长会上,老师就用小贴画奖励孩子们的例子指导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得到的奖品,对孩子的成绩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您可以把它贴在当天的日历上保存起来,就像冠军保存奖杯、奖牌一样。表示对孩子的成绩很在意,激励孩子还想再次得到。”

  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主动反映说:“我和孩子已经攒了18个小贴画,如果孩子在家表现好,也会得到我们的奖励。”、“孩子现在本事大了,开始评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有时他觉得我们表现好,还给我们奖励小贴画,真有趣。”,“孩子现在可积极呢,你们老师真有办法,谢谢啊!”

  分析

  在幼儿园里,孩子想要得到老师的贴纸,在家自然也会希望得到家长的贴纸,因为贴纸代表着认可和表扬。孩子们会主动表现好,让孩子不断增长自信心,同时让孩子和家长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增进感情。

  当然,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就是,注意把握一个度,告诉孩子,每个人不可能永远都表现好,表现好可以得到认可和表扬,做得不好,也不是丢人的事情,只要正视并改正就是最棒的。

  【从“欣赏”到“分享”】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

  案例2:幼儿作品展示强

  一天,辛可颖小朋友带来她制作的沙画送给老师们,老师请她把沙画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高兴地鼓起掌来,老师抱抱她说:“你真棒!”,并把沙画郑重地贴在墙壁上。之后有很多幼儿带来了不同图案的沙画,老师都一一展示在墙壁上。

  有一天,辛可颖小朋友奶奶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制作时的可认真了,睡觉时都要把作品放在枕边。”老师把这件事告诉小朋友听时,小朋友们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种肯定与鼓励让辛可颖一脸的自豪与满足。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有孩子带来在家与父母制作的各种小作品。墙壁上也经常会贴上各种作品,孩子与家长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分析

  让幼儿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表明老师对TA们的作品非常重视,也表明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和对作品的赞赏,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机会,足以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

  正因为这种对幼儿作品的重视与赞赏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积极性又感动了家长,带动了家长的参与。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绩让大家来分享,会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共鸣。因此,对于幼儿的成绩不能只是单纯欣赏,要让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孩子经常会带作品给老师看,多数老师会说:“好,不错。”就随手处理了,而如今多了“请大家分享”这一环节,却可以大大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让环境与家长对话

  案例3:展示时间

  家长接送孩子前,老师利用这5-10分钟,轮流安排孩子们表演刚刚学会的各种本领:儿歌、歌曲、手指游戏、音乐游戏……家长看得有滋有味。

  家长纷纷说:“要不是亲眼看见,真不知孩子会这么多东西。”、“还是在幼儿园好”、“每天一到时间赶紧跑,生怕来晚了看不到”。许多家长还会主动记录下老师教的内容,回去进一步指导,或者与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儿园教的游戏。

  分析

  环境是需要不断变化的,经常变化可以反映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家长看到孩子的表演,就会激动。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这样的展示环节,可以让家长尽可能多的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于是家长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实,利用一些节日、开放日展示幼儿活动是幼儿园的常见形式,但这毕竟向家长展示得还太少。利用接送孩子的点滴时间,随时向家长展示最新的教育活动,让家长天天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是最真实可信的。不像以往只有在幼儿园组织演出等集体活动时才能见到孩子的表演,虽然只是多了“随机展示”这一环节,却让家长清楚地了解了幼儿每天在园的学习情况。

  【由“双方互动”为“三方互动”】整合教育资源

  案例4:剪报

  一天早晨,周佳煊小朋友的奶奶带来关于航天的自制剪报说:“老师,这是昨天佳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原来他和爸爸看到了大班哥哥姐姐的剪报做的特别漂亮,所以也做了一张。于是全班孩子开始讨论“航天话题”。许多孩子都坚定地说:“以后我也要当宇航员。”

  随后的的一段时间里,孩子和家长共同搜集了许多有关航天方面的资料。每当家长带来信息和材料时,老师都会利用集体谈话时间表扬,请孩子带一朵小红花送给家长,以表示幼儿园老师们的感谢。

  分析

  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二者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从案例4不难看出,家长已经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开始向老师提供教育信息,而老师又适时地抓住了教育契机,生成了教育活动。

  可见,老师的教育行为吸引家长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感受到因他们的参与使孩子的进步更明显,孩子明显的进步带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的积极参与又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三方互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

  家长提供信息在幼儿园也都会遇到。通常老师们会说声:“谢谢”。可如果把家长提供的信息转化成了教育内容,满足了家长的需要,让家长体会到了参与的成功。这对于家园共育来说,是进步的升华,可以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让沟通更加顺畅。 

  虽然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受益,但反过来利用幼儿影响家长,让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只要老师们平时的家长工作需要再细致一点,再深入一点,树立指导家长工作日常化的意识,营造相互赏识的班级环境,就一定能使家园共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