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
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0-09-14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张点茹   点击:

在进人观察情境前,以下原则及步骤能帮助观察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
观察并非漫无目的地看,有很多理由值得幼教老师去观察幼儿的行为,但有目标的观察不仅可以帮助幼教老师了解幼儿的表现,也可帮助老师通过观察获得经验。这些记录可以帮助老师作有效的课程规划或改进,也可供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
在进行观察前,老师要先确定观察对象、观察行为为何,观察目标是什么;同时,老师应斟酌拥有的资源、观察环境和记录方式的适当程度等。
(二)确定观察的地点
订定观察目标后,确定观察地点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若能从不同环境观察幼儿,将有助于了解选定观察行为的意义。但是大部分幼儿的生活重心不是在幼儿园,就是在家庭中,幼教老师通常只能从幼儿园进行观察。因此,如果能获得家长协助,同时从居家的角度观察幼儿行为,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幼儿。
(三)选择观察方法及工具
观察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与改进才能掌握要领。关于观察方法及工具的选择,兹分项说明如下:
1.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假使观察的目的是希望向家长提供亲子教育的参考,或希望家长协助在家参与观察记录,则可考虑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呈现,如设计简易的检核表。若希望观察结果能向幼教老师提供有效评定幼儿发展的记录,进而提出补救或改善教学的建议,老师则可根据择定的观察行为,制作成系列的检核表,待进行一段时间的数次观察后,便可以简明地呈现幼儿在此期间的行为表现情形。
2.记录方式是否适合自己的观察计划?
记录方式相当多元,幼教老师可依据自己的经验、时间、观察目的、对观察法的熟悉度等,选择适合的形式。例如,若观察目标是要了解孩子手部的小肌肉发展情况,除了文字描述,若能加上相片或影音记录资料则更佳。
3.这份观察记录将用在哪里?可延伸到什么地方?
观察记录的可能用途包括学习记录、行动究教学理念及课程检讨、成长档案、教学模式转型、就孩子行为发展建立班级常模等,事前的考位善,则愈能作完善的观察记录,所完成的观察记录才能被有效地分析及运用,例如,观察结果若需提供给家长,是否需有栏位向家长作进一步解释或说明
是提供原始的记录内容,还是需要适度转化?都可以一并考虑。
(四)观察时机的选择
幼儿行为随时都在变化,任何时间都可以是观察时机,但有些行为的出现是有时间性的,例如:幼儿的餐饮习惯就必须在用餐时观察。如果幼教老师想要比较同一个行为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出现的情形,也可以在一天中选择不同的时段作相同行为的观察。这都牵涉观察时机的选择。前述时机选择最需要考虑的是与观察目标的契合性,但老师的能力、幼儿的感受等,也都是必须同时考虑的重点。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