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如何对待“幼儿的打闹”
时间:2019-02-26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这学期初的一次音乐活动中,我正带领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里你推我打。那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们都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有的小朋友还大声喊“老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看到他们神情雀跃,兴奋不已。我不禁陷入思考……
幼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会有意、无意地批评幼儿的行为,有时在处理幼儿打闹问题时教师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幼儿留下了印象。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模仿和顺应老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事情时,幼儿会说出“惩罚”的话语。
从幼儿的角度来审视这样的情况,被指责的幼儿在同学的要求下会觉得自卑、沮丧,而指责的幼儿此时关注的重点也不是唱歌时不应打闹,而是要看到打闹的幼儿被老师罚站。这样的情况如果经常发生,被指责的幼儿可能会心理压抑,甚至影响其个性健康发展,指责别人的幼儿可能会逐渐发展出一种习惯心理,变成自私、狭隘的人。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切实主义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幼儿,又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幼儿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可以提醒幼儿换位思考,和幼儿共同分析犯错的原因,从而提高孩子认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