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引导爱“美”的孩子
时间:2018-10-09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有妈妈说,我家两周岁多的孩子就懂得爱美了,非得要涂指甲油,我说有毒小孩子不能抹指甲油,她居然用水彩笔给自己染上了。双休日上街她看到一双漂亮的皮鞋,非要买不可,给她买上后她就立马要穿上。
一、儿童爱美案例描述
周一早晨,欣欣有点不情愿地走进教室,从她的表情就猜到她肯定是心里不好受。这时老师就过去问她怎么了,她不理老师而且转身自己去玩了。她妈妈见此情形就将情况与老师进行了交流:“双休日给她买了一双新皮鞋,在商店她就穿上了。路上一位阿姨夸她鞋子漂亮。今天非要穿到幼儿园来,跟她讲了一早上她都不听,还哭了一顿所以现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老师就又跟欣欣去交流,她仍旧不理,可是她能听老师的话了。因为她爱听道理所以老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她沟通,结果她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蹲下来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告诉:“想穿新鞋子可妈妈不让她穿所以哭了。”这时老师对她说:“欣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穿吗?因为现在天气还有点冷,而且太阳也没有出来,你看老师、小朋友都没有穿皮鞋。如果你现在就穿的话很容易冻脚的,万一欣欣冻了脚,那就要上医院治疗了,那就又要花妈妈钱了对吗?”她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舒畅了。然后老师又问她,爸妈的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对吗?她迟疑了一会儿对着老师笑了笑,她妈妈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老师也为欣欣听懂了道理而高兴。
二、儿童爱美案例分析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有一些家长又一味的宠着,特别是祖辈家长更明显,把孩子作为掌上明珠捧着。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儿童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家长、老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儿童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儿童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老师、家长和儿童自身的特点来看。老师的夸奖很有可能是促使儿童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判别能力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儿童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儿童自身爱“美”,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今后发展的不利因素,老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爱“美”心理。
三、儿童爱美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一)加强对儿童爱好的引导
对于孩子爱美的行为表现,有的家长采取鼓励的态度;有的采取不注意、不批评、不评价的冷处理方法;有的采取阻止的方法。以上方法各有利弊,特别是鼓励和阻止的方法,有时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家长的评价应起到对孩子的看法产生修正与促进的作用。家长应多了解孩子,多发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对球类、棋类、绘画、唱歌、阅读等方面的兴趣,并在这些有益活动上增加投入,当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时,用在其他方面的精力自然就会减少。
(二)加强对儿童审美的引导
有的孩子爱打扮只要不是太过分,应该不是大问题,这是人的天性。儿童很爱美,有点模仿大人,使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兴趣慢慢就会淡了。父母对此可在看电视、逛街、聚会时与孩子就一个人的着装打扮是否美观、是否得体做出评价,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孩子明白儿童的美不同于成人,应以不阻碍生长与运动,然后在体现活泼、清纯的自然美。在集体场合应该端庄大方,在节日与晚会上要活泼俏丽。
(三)加强对儿童衣着的引导
有的孩子爱打扮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孩子爱打扮只是一时新鲜,并不持久。如果孩子对服装、化妆有执着的追求,并让孩子意识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场合对服装有不同的要求。在色彩搭配方面要自然、和谐,更重要的是服装首先要整洁。可以让孩子明白要实现对美的更高追求,应当学好现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去接受服装、美容方面的高等教育,用现在的努力去实现将来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