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时间:2018-08-06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一、什么是提问
语言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教材,所以,课堂更需要教师的精问、巧问,它能很好地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反应可一个教室对课堂调控的能力。提问常常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是师生间良好交流的桥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有效提问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一个好的教育活动中科学、合理、恰当的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年纪小,思维发展相对差一些,所以他们对复杂语言的组织能力很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简单化、巧妙化、要问的有价值,能够一针见血的让孩子理解,能够得到孩子积极的相应。有效提问,可以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之间起到融合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体现也越来越明确。有效提问更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或同伴之间真正的互动。随着教育政策的改革与深化,无论是教师的教、幼儿的学和教学内容的呈现都有了新的定义。因此,有效提问也应随之进步赋予新的内涵。
二、传统提问
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接触的系统性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提问作为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作用不可忽视。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试着发现自身与幼儿之间提问与回答的差距,为此寻找平衡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管理方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才能带给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过去的提问方式存在于教育行为之中,虽然教师认识到了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尝试启发提问,但依然没有摆脱教师教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脱离不了固定模式教案的束缚,在一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说得最多的那一方,她们总是担心孩子听不懂自己的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的问,说得多,又没有什么实际的教学价值。她们单方面考虑自己的教授方式而不顾及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有效提问发挥出更好更有效的作用。首先我们还是要对过去提问存在误区要有清楚的认识。
(一)教师提问的范围过于明确,使幼儿不能重新建构认知图式或结构主体,比如针对一副画面教师会直接问出:“画面上有几个人呀?他们都在做什么呀?”等一些答案十分明确的问题,使幼儿的观察范围受到局限,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仍有主动权而幼儿的思维已经被定格势在了教师的提问上,显得十分被动。我觉得教师的提问可以是引导式的,比如:“你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式的提问往往能够帮助幼儿思考更多的东西,能够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可见,教师的提问有多么重要,有效的提问则更加重要。
(二)对于以教师为主的提问是局限的封闭的模式。为什么说是局限的,因为大部分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而为什么说它是封闭的,因为往往答案是预定的。导致问题草草的结束,对幼儿的思维没有更好更多的拓展,提问没有针对某一教学要点展开,有的提问时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问。教师的提问要有存在的价值,要时刻考虑到你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发展孩子哪方面的能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提问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幼儿思维活动,事实性问题比例较高,让幼儿独立思考、答案开放,或让幼儿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比较少。既不能对课堂内容起到提升作用又不能对幼儿的思维起到促进作用如“好不好,对不对”只有提问的次数提高了,但是没有提问的质量。
(四)教学中教师为了能更好的利用提问机会设计出带有启发、探索性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没有为幼儿留出提问时间,也没有幼儿主动提出问题。为保持教学过程的完整把幼儿的提问拒之门外,反复重述或打断幼儿发言,使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提问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给孩子说的机会,教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没有给孩子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教师的提问占了绝大多数时间。
三、 提问的实践与探索
《指南》与《纲要》所渗透的教学思想,教师不仅是站在儿童前面的引导者,也不仅是站在儿童身后的支持者,而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的提问给与积极的回答和回应,并在师幼互动中将有效提问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重视有效提问的特点及作用。
1、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产物,也是得到知识的源泉。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提问欲望,所以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教育契机,带领幼儿进入更深的思考与探究阶段。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对“哪吒”进行了热烈的交谈,他们纷纷为自己有丰富的哪吒知识而激动,他们对哪吒是男还是女的问题有了分歧,教师巧妙地把握了这一契机,用“哪吒是男的,还是女的”的问题,将讨论变成了辩论会。幼儿围绕问题针织地阐述本方论点,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分辨、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口才与胆量。在这样的活动中,一个好的有不同论点的问题带给幼儿的头脑冲击是鲜明的,因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有效提问是新旧认知结构的纽带。
幼儿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不一定是教育当时就能看到效果的,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利用有效提问的机会吧获取新经验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一定会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大更好的空间。如:在一次用纸折船载物的尝试中,中班的孩子都想模仿老师用结构复杂的折纸船做实验,可又都不会折,老师一边手忙脚乱把帮孩子折,一边迅速地想出了对策:“水面上其它样子的船怎么没来载物呢?”孩子们马上记起了小班学过的各种折船法,“折船”的难题解决了,实验顺利进行了。原来,这种小帆船可以载得多,那种轮船不易保持平衡,在水里很容易打翻的。。。幼儿旧有的经验在这时得到重组,并获得了更多的新经验,问题的及时提出起到了架接新旧知识的作用。  
3、有效提问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教师抛出去的每一句话对于喜好不同、知识经验结构不同的幼儿来说,所获得的的信息是不同的。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育效果更要关注到不同幼儿的发展,使幼儿既能全体进步又能尊重个别差异。如教师为激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常将话题预先通知出来,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和所要的信息,如“关于老虎,你知道什么?”“你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吗?”“什么是分享”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对故事感兴趣的,会去查寻一个与老虎有关的故事;对自然百科感兴趣的,会了解老虎的外形、生活习性;比较胆小的孩子,会简单谈谈老虎的食物;比较爱表现的幼儿,可能会扮演故事中老虎的角色。这样的提问调动了不同喜好、不同能力幼儿的智慧在谈话中呈现,可谓精彩纷呈,效果倍增。
4、让有效提问成为师幼共同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出新的提问与问题的答案。幼儿的提问是探究欲的表现,也体现出幼儿的自主学习,幼儿的提问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结构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新问题的过程,通过提问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幼儿问题的提出是获得新知识的开端,他们往往对自己认知经验范围内的疑问提出问题,求助于老师或同伴。
1、教师应正视自己的位置和态度,用心的聆听幼儿的心声,认真的接收幼儿的想法,在教学中设置出有效的教育契机适时地将问题传递给幼儿,而不是将完整的知识或幼儿不能接收的经验强行塞给幼儿,让幼儿可以更自由的思考探索创新。
2、有效的提问是与环境相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有效提问,教师应合理的利用活动区角和区域环境为幼儿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活动区中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他的问题。请教师或幼儿与其合作探讨得到答案,以便幼儿在探讨过程中产生新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互相循环的过程。
3、在引导幼儿进行提问是也要注意到孩子们是变幻不定的有时孩子们的疑问会被事物的另一些假象所掩盖,这时就离不开教师的坚持性和引导技巧。或者老师应该从另一个方面调出他们的疑问,变老师发现他们的问题存在这种挑剔性的评价为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由此看来,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与提问给与积极的肯定与回应。用真诚耐心和睿智来将有效提问的价值得以提升。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