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建构区
时间:2019-02-2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环境既是幼儿每日身处其中的教育介质,又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有益帮手。因此,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幼儿创设良好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在每日的快乐生活中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良好心愿。
本周,我们将陆续为大家推出环创系列文章,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环创方面的小技巧和新思路,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和别样风采。
《3—6岁儿童学习与儿发展指南》在前言中指出,“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个材料丰富、功能完善的建构区,能强烈吸引幼儿参与到建构活动中,尽情享受建构游戏,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建构区呢?
一、设置原则
1.建筑区应是教室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
2.有光滑的地面,或铺上地毯。
3.有规格大小的架子用于摆放积木和其他辅助材料。
4.通过地垫或玩具柜划出界线。
5.离开通道,可靠近角色区。
6.架子上要有明确的关于积木规格大小、类型等标记。
7.可供幼儿用于表征的纸和笔。
二、场地设置
建构游戏是一个活动性、动态性的游戏。幼儿在游戏时,走动较多,产生的音量会较大,因此在设置时尽量不跟安静的区域如益智区、图书区在一起。另外,建构游戏的活动范围较大,场地需要较大的面积,因此我们把建构区设立在一个较大又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首先,大、小建构区域最好相邻,以便幼儿将小型建构中的经验迁移到大型建构中来。预设的环境应随着幼儿搭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空间要大,平均每名儿童应有1.5~2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一面邻墙,其他三面中至少两面开放(便于随着游戏的需要扩大空间),游戏空间应具有动态性,可随时进行调整。
第三,区域内最好有能够保留和展示幼儿作品的空间,地面有铺设物,减震、除噪、保暖,也可作为区域的划分界限。
三、构建材料
大型积木与模型类玩具
既要有大型积木,也要有人物、动物、植物、食品、交通工具、房屋等模型类玩具。建构初期,因为有这些模型类玩具,幼儿才有了搭建小房子、动物园、汽车库的欲望,它们是产生游戏主题的主要刺激物。当然,也不排除活动初期这些玩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导致他们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搭建行为。
取放玩具的运送工具
准备一些积木筐、运输车。一方面是为了收放玩具,另一方面在幼儿搭建过程中可以用来运送玩具。
辅助板材
准备一些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这是因为低年龄段的幼儿在搭建活动初期一般不会盖顶部,因此不能进一步搭高,而这些板材能使幼儿的搭建形成一个新的平面,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实现搭建的目标。
废旧物品
收集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这些物品是辅助搭建的材料。幼儿很容易用各种易拉罐搭建,因为它们大小一样,搭建起来很简单。教师在搭建活动初期可以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但是当他们的搭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以后,就要撤除这些材料,避免幼儿对这样的材料形成依赖。
四、搭建图例
小班幼儿用和积木搭建的楼房相仿的图例。
中班幼儿用建筑物的近景,要便于幼儿观察门窗、房子或者其他物体的结构。
大班幼儿用建筑物的远景,激发幼儿根据建筑外观大胆想象物体的外型,创造性地进行搭建。
例如:建筑物图片、技能示范图、幼儿的计划图、遇到的问题讨论和解决记录、教师或幼儿搭建作品图片。
这些清晰的步骤,可是中大班宝贝们自己寻找和设计的哟。我们将进区规则也融入到了环境当中去,让孩子们更能明确规则意识、愉快安全的自主玩耍。
五、搭建技能
每个年龄班的幼儿都具有相应的搭建特点,同一年龄段幼儿在技能水平上有较为相同的特点。对于这些技能,教师在指导时不能强加于幼儿,但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幼儿的搭建过程出现技能提升需求时,教师可以在判断幼儿现有水平基础上向最近发展区引导。
创造和想象是儿童最大的潜能。提供多样的、没有固定造型的材料,供孩子自由地进行搭建,可以很好地启发孩子的潜能。
他们可以利用高大的、不同造型的木头配上柔软飘逸的棉纱,搭建成一个奇幻的小屋;可以利用许多小板凳和小木块架成一座直耸的高楼;也可以搭建一座空中花园,或者一座纵横交错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