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本文整理自2019年10月26日下午亚洲幼教年会《日本的0-6岁保育教育一贯制与日本幼教课程特点》田中三千穂。为方便大家阅读,进行了节选。
田中三千穂(Tanaka Michiho)
奈良双叶儿童园(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园长
奈良县保育协会 副会长
2010年被日本政府授予“瑞宝单光奖章”
日本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有三种:幼稚园、保育园、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是把幼稚园和保育园的两种功能都合在了一起。
田中园长着重提到幼师应像园丁守护、等待、激发和引导孩子自发成长,让孩子去体验和尝试;认真细致的观察、陪伴、支持,在合适的时间点,给孩子以合适的帮助;幼师要谨记保育要点,学会控制情绪,在孩子做错或触及危险的时候,用正确的方式批评孩子。
日本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有三种:
首先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幼稚园。幼稚园接受的是3岁—6岁的儿童入学。孩子要想进入这样的幼稚园,不会要求父母都在工作等等,没有这些条件,几乎所有的幼稚园中午吃完午饭就放学了。
第二种形式是保育园。保育园接收的是出生后57天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的入学。一般的园的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钟到晚上七八点钟,甚至还有到晚上10点钟的,当然也出现了24小时保育的这种形式。我听说在中国,很少有从0岁一直到6岁保教一贯制的幼儿园,是这样吗?我们的双叶儿童园,是把刚才说的幼稚园和保育园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幼保连携型儿童园。
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是把幼稚园和保育园的两种功能都合在了一起,孩子在这里面可以选择幼稚园这种功能的保育方式,也可以选择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8点的长时间的保育方式。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属于内阁府主管的,相当于我们的国务院;而幼稚园是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保育园主管单位是厚生劳动省,相当于是中国的卫生部,而内阁府又位于教育部和卫生部的上面。
做静待种子发芽的园丁
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非常重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想给孩子们在未来走向社会的时候,打下一个良好的人生基础。出于这种考虑,来确定课程。
在日本做幼儿教育的时候,一直在遵循由日本教育家仓桥物三提出来的理论,他说儿童可以自发成长。幼儿园的老师是像花园里面的修剪工人园丁一样。把地耕的很松软,然后把种子播下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土盖上,盖到种子的上面,然后浇水灌溉,最后安静地等待种子的发芽。
种子从土中把芽发出来,这个谁也做不到去帮它,只能去等待。在必要的时候去给他必要的养分和水分。一旦种子发芽成长,开出花来的时候,园丁完全不要吝惜掌声和赞美。园丁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太着急于让它开花结果,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给他养料和水分。这在幼儿教育领域,其实道理也是一模一样的。幼师的工作,就是非常不慌不忙地,非常镇定地去观察孩子们,去看到孩子们每一个时期,他的发展状况,给他相应的支持。
我们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在对孩子们进行保育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关注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结果,他学会了什么、他能做多少项课程、能够学会多少种技能,而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关注他有没有好奇心、有没有勇气、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跟人协作,这些在孩子们的内心看不到的东西。正是有了这些下面看不到的勇气、合作、责任感、好奇心等等,才有了上面的枝繁叶茂,也就是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人。
守护、等待、激发和引导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幼师的做法是守护、等待、激发和引导。
为什么第一个是守护呢?因为首先我们从家长手里面接受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首先保证他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必须想尽办法,能够让他在一天的时间内,在这个园里面平安安全安心地度过,这也是我们能够获得儿童对我们信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我们对待孩子们的行动,都要首先无条件地理解,然后我们在理解孩子们的基础上,去跟孩子们保持沟通。也就是说我们的老师对于孩子们应该是完全可以理解孩子们的感受和需要,完全能够时时刻刻保护维护孩子们的利益,这样的一个值得信赖的存在。
第二点是等待。我们对待孩子的时候,不会完全站在大人的立场,去追着他逼着他做什么事情。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想组织一个集体活动的时候,总是感觉有些孩子不听我们的话。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我们要做到真正接收到孩子们每一个人的想法,能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们想去做某事,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他总会有一天,总会有一个时间来理解到我们老师的用心。虽然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和性格,但是作为老师,虽然我们也很忙,但是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们自发地成长。
当我们能够做到守护孩子们的生命,等待孩子们的这种意愿的时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行激发和引导了。不管是怎么样的孩子,他总会有一个瞬间,他被什么东西打动了。当这个孩子被某一件事情打动,对某一个东西感兴趣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这样的能够获得这样心动的契机,我们在环境当中做了各种各样的设置。比如说当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虫子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会考虑,我在带着孩子们散步的道路上,是不是要有一些选择,我是不是应该在园所里面,在一些合适的场所,预备一些昆虫的图鉴供孩子们翻阅。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引导和激发的时候,不光是给他什么样的东西,更多的我们先在前面作为一个孩子,替孩子们想在后面。看到孩子们的现在,就能够预测到对未来,对我们即将要进行的课程,有一个预见性的设置。当孩子们比如说想写一个字的时候、我想画一张画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老师们随时抓住他兴趣点的瞬间。在幼儿期,我们设置的环境,一定要确保让孩子从能玩耍,到能够足够尽情地玩耍。
让孩子们去体验
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宽敞的走廊,这个走廊并不只是用来走的,我们经常会在这里开一个手工坊,做一些展示。同时园里有一个孩子们的秘密基地,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个独自相处得空间。从这个小门里面进去的孩子,一般最多能进去5个人,他们经常在这里面做过家家等各种游戏。当然也有孩子们在里面互相的玩耍,也有孩子拿着这本书,在里面安静地读绘本。
我们会在食堂和操场的空间里面每个月举行一次食育课,把孩子自己尝试切食材、蔬菜、水果等,孩子们在切的时候,就是把我们的手指向内弯曲,从手尖往下数的第二个关节,抵着刀这样,日语叫做猫手,就是猫爪子,用猫爪子这个方式切菜,就不会切到手。我们会通过组织大家做果酱、西红柿酱这种活动,让孩子们体验这种危险的工具。我们还会让孩子们观察它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孩子们发现了,原来在西红柿的里面有很多小房间,原来是它种子的房间。大家回到自己幼儿园之后,可以试一下,让孩子纵着切和横着切,看看孩子们是什么表情。我们就是这样,非常重视能够让孩子们去体验,能够让孩子们去参与的这样的活动。
有时候我们也会组织一个采摘,大家从西红柿的上面,找到了很多它的特点,有的尖尖的,有的是平的。我们的主题是做蕃茄酱,当然能不能做出来美味的蕃茄酱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是不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心动的地方,有打动他的地方,这个更重要。在日本的幼儿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看到这种重视孩子们通过实际体验来进行学习的事件,于是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这次活动当中做好的看上去很好吃的蕃茄酱。
保教工作不简单
对于非常小的孩子,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保育呢?根据日本政府的标准,0岁儿童的生师比是3比1,1岁6比1,2岁也是6比1,这是国家标准。当然各个地方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有些地方为了提高保育质量,把标准提高到5比1或者是4比1都有。
在专职老师需要休息,或者有事情需要请假的时候,我们也预备了一些临时的,非正式职工。我们在跟这种0岁的孩子去保育的时候,一定要看着他的眼睛,观察他的眼神。因为他从0岁开始,就已经在判断,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已经开始这样判断了。比如说使用勺子、筷子,自己去上厕所,这些基本的事情,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吃好、睡好、玩儿好,这是一个人,能够健康成长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在这样非常充实的每一天,孩子们吃好睡好玩儿好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句话希望大家特别注意,有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叫做乳幼儿猝死症候群。它的简称是SIDS,它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你看这个孩子没有任何的预兆,上一分钟还非常好,可是他就突然会死掉。这种对于我们保育园非常地危险,因为他会猝死。
为了防止这种往来的发生,哪怕孩子睡觉的时候还带着微笑,非常安心地在睡觉,我们的保育员也会每5分钟检查一下他的呼吸。每5分钟检查它的呼吸机,而且每5分钟定一次闹铃,5分钟响一次,只要响了老师们就会拿着自己手里的记录表,检查孩子的呼吸机,检查他们是否活着。
到了1岁的时候,那就变成10分钟检查一次他的呼吸,到了2岁的时候,就15分钟检查一次。
作为幼儿园的教育者,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很平静的心情。孩子们为什么生下来那么小呢?那就是因为,他需要被大人,被成人紧紧地抱在怀里面。我们通过跟孩子这么非常紧密地拥抱,能够让孩子们感到有安全感,能够保持一种身心的愉悦。实际上在孩子被拥抱的时候,大脑里面会分泌一种催产素。这是一种荷尔蒙激素,它可以使人感到非常地愉悦。我们的皮肤被称为暴露在外面的大脑,我们皮肤接受的刺激和感觉,能够通过脊髓直接传输到神经中枢,能够直接刺激孩子的情绪。通过拥抱孩子,通过培养孩子皮肤的亲近感,就是皮肤的这种感受力,从而刺激孩子大脑的全面发育。
一个1岁多的孩子,他们大概能说10个单词左右,而到了3岁左右,他就突然增加到1000个单词,可以理解比较长的句子。那么针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要做到的是跟孩子们对话的时候,要做到反应要快,迅速地反应,但是语速要慢,句子要短,容易理解。那么当孩子们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迅速地回应,同时用较短的句子来表达。所以,它是一个包括心灵、语言、身体同时发育的一个时期。
到了3—6岁的时候,国家整体的理念是让孩子们更加适应集体生活,所以老师要随时保持跟孩子们在一起,随时能够回应孩子,这件事儿是我特别希望你们记住的,特别希望你们重视的。其实这就是说,观察孩子,意识到孩子在哪一个时间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不失时机地发现教育的契机,然后在合适的时间点,给孩子以合适的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幼师要站在支持、给予帮助的立场。所谓的援助,这是我们老师的工作任务,不是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而是从孩子们身上,从孩子们的内在,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激发出来。重新说一遍,不仅仅是教,是激发孩子们的各种可能性。
幼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给予儿童正确的批评
幼师一定要学会情绪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何非常好地使自己保持平静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做真正非常危险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直接地去制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比例,就是批评和表扬的比例,表扬肯定要远远多于批评。
批评也是有技巧的,当孩子们在做一件危险的事情的时候,老师们应该怎么去批评呢?如果孩子们真正在做危险的事情,一定要大声地去制止批评。这是非常简短的一句话“非常危险!”但是一般的人会这样说“危险”,但是大家还是尽量不要这样说。我们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看着孩子的眼睛,去告诉他,这个是很危险的。然后握着孩子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从1数到6,握紧孩子的手,等我们数到6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的这种愤怒,就会减轻了,就会平静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再告诉孩子,你没有受伤,真的太好了,可是这个是不是真的很危险呢?我们不能说“太危险了,你怎么总是玩儿这些危险的活动,搞这些危险的事情呢?”这个最终的结果只是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批评,最终的结果是我被老师批评了,所以我就不做这个事情了,而是自己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这个危险。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情绪管理,我们经常跟孩子们说的情绪管理,实际上是老师首先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