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别错过这几个重要时期!

时间:2019-11-0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安全感这东西,我们常听说,只是要描述出来又抽象模糊,但它对孩子来说,又极其重要。

  那安全感到底该如何建立,什么时候建立呢?

  01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

  说到孩子的安全感问题,办公室的宝妈们都有话说了:

  “我上个班,小孩都哭得难舍难分”;

  “去幼儿园也是,每次开学头几天都特别折腾”;

  “上次我们小区有个妈妈就去跑了半小时步,她家宝宝就能守着大门哭到吐!”...

  在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说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这样我想到了,每次开学,幼儿园门口看看,有的家长哭的比孩子还起劲!

  要知道,情绪可是会传染的,父母没给到孩子安全感,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不哭不闹呢?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家长稳定的情绪和习惯。

  解决办法:

  无论去哪,家长养成要提前告知孩子,你要去哪,再平静而坚决的和他告别,并且和他承诺了什么时候回来就一定会做到的习惯。

  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哭,就会趁他不注意偷偷溜走,或者骗他马上就回来。

  但偷偷溜走、胡乱答应只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更加不信任你。

  养成提前规划、说到做到养成习惯后,会让孩子对暂时的分别更有确定性也更安心。

  02

  让孩子知道你“在身边”

  孩子为什么害怕分离?

  因为和妈妈之间的联结突然中断了,这让他没有安全感。

  所以,父母要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亲子联结的不中断。

  一位做新媒体的妈妈经常需要出差,她每次出门,都会提前做准备:

  告诉孩子她的出行时间和行程表,每天在哪里、在做什么。

  还会提前给准备他很多“惊喜”——他小时候,我出门前会给他录音频;

  大一点了,就让他每天到指定的地方找一个“礼物”:厨房的第几层柜子、某个电饭锅里藏着一本书,书上贴着我们的“暗号”。

  在每天一个小期望的陪伴下,就算再忙,他也会觉得:妈妈就在身边。

  除了小纸条、录音频,还有很多小办法:

  例如,在日历上贴上小纸条,让他每天撕掉一张;或者把出差的日子圈起来,让他每天划掉一个……

  他就知道:噢,一天一天扯掉妈妈就要回来了。

  03

  抓住孩子的安全感关键期

  宝宝刚出生时:

  ● 及时回应并满足宝宝的需求,给宝宝关爱。

  ● 一哭就抱不会惯坏孩子。

  ● 无条件接纳,时刻被关注。

  首先,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如果妈妈对婴儿很慈爱,经常能给他稳定的、及时的回应,那婴儿会觉得舒适和满足,从而产生最初的安全感。

  刚出生的宝宝哭,可能是因为饿了、尿布湿了,受到惊吓了,这是他在用啼哭告诉你:“我不舒服了,快来帮我。”

  同时,在出生3个月内,宝宝需要被妈妈无条件的接纳、被时刻关注。

  5个月的“认生”:

  ● 抱紧孩子,不要给他贴标签。

  ● 给孩子时间,不要催促他。

  不论处于何种情形,如果宝宝表现害羞,你都要安慰他,不要给宝宝贴“胆小”、“怕生”的标签。

  如果他不愿意,千万别催促可以试着支持他,鼓励他,接纳他,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新状况,这会让孩子树立自信,对世界充满信任。

​​​​​​​

  8个月的分离焦虑:

  ● 不要偷偷离开

  ● 建立分离仪式

  不要偷偷离开,而要跟孩子平静地说再见,让孩子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这样建立属于你们的分离仪式,也是建立安全感非常关键的一步。

  2-3岁自我意识发展:

  ● 接纳孩子黏人

  ● 不要用吓唬让孩子听话

  ● 给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可能会有情绪,哭闹、莫名的烦躁,这都是正常的表现。这时,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宝宝的情绪,向他确认我们对他的爱。

  给孩子反馈高质量的陪伴,也多一些跟他表达:“我爱你,不管怎样,都爱你。”

  千万别说:“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虽然能让孩子暂时“听话”,却会让孩子变得胆小,害怕真的被父母抛弃。

  同时,避免模式的环境,熟悉的环境,有规律的生活,能给孩子提供掌控感,免于对未知的恐惧,从而产生安全感。

  写在最后:

  安全感好的孩子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这种安全感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孩子自信、乐观的前进动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家人、信任世界,以身作则。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