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眼看着自己家的小孩上幼儿园,小学,家长们总是在焦虑的思考:兴趣班上不上、上什么。
对待“兴趣班”,中美家长是不一样的方式
不只是中国,美国的家长们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孩子的课外活动上,在放学后,也有各种社团活动要参加。不过,中美两国家长在选择兴趣班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家长“广撒网”,但每次都是浅投入,时间坚持的长度也相对较短。而很多家长在听到朋友介绍的培训班后,很快自己的孩子便会出现在“试听课”上。而在完成报班后,家长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美国家长只是前段时间用“广撒网”的方式,在发现孩子的兴趣之后,就会集中资源在孩子的兴趣之上,抛弃孩子的弱项。
举例例子吧:如果美国的家长发现孩子有踢足球的天赋,那么将不是报个培训班那么简单。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爸爸可能会天天陪着孩子踢,专门请教练。同时还会自掏腰包带孩子去其他国家参加训练。还有的,会一家老小齐上阵,观看孩子比赛,现场喊加油。
这么一看,比起中国家长,美国家长则更为持久。
但论热情程度,倒没有大的区别,不会吝惜时间和金钱,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填补空闲时间。不过,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班带给孩子的,还有压力,当然,远远不止。
孩子有焦虑混乱症,时间安排太满是根源之一
你也许见过或是在新闻里见过,一些关于孩子们的极端行为,包括:暴躁、任性、攻击、甚至是自虐。而这些极端行为的背后,则是由于孩子的焦虑无法释放。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Lawrence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认为,造成孩子焦虑上升的罪人就是家长。
并有下面这个公式:
一个孩子的焦虑层级(anxiety level)=所面对的压力总量-可承受的压力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压力变大,并不是全是家长的问题,还有来自整个社会的焦虑。比如身边的就有一位妈妈,其实心里想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并没有逼迫上课,然而只是身边人的孩子都在学,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失去机会。
想法没问题,毕竟为人父母,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不过如何是把时间表塞满,高频切换活动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让孩子压力变大。
然而如果说压力增加无法改变,那为什么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却在减弱?
Lawrence说,一个人可以承受压力的能力与他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以及无聊发呆的时间有关。他开玩笑的说,“Now kids never doing nothing and never get bored.”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时间什么都不干,也很少发呆和感到无聊了)。
比如我们以前小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对着窗户发呆,或者数蚂蚁。但是现在的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没事做,就难受,恨不得把每分每秒给填满。
适当“留白”,反而事半功倍
这里的“留白”,指让孩子在一个没有任务的情境下,拥有自己可支配的、空余的闲暇时间。虽然看上去有点“浪费时间”,其实好处很多。
Lawrence说,“浪费”的这些时间,让我们的个人压力承受能力变高,从而大幅降低了焦虑层级。
有研究表明,让大脑适当的“放空”,或者进入“冥想”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因为“放空”是一种让大脑得到休息却没有完全放弃意识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可以加强脑区之间的联系,帮我们的大脑更有效地处理任务。
科学家们同时也发现,“无意识思维”(unconscious thought),即分散而大脑不费力的活动似乎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在科学史上,在“做纵横字迷或打扫房子时的顿悟”事件并不少见,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阿基米德在沐浴时,忽然意识到可以用水的浮力来测量皇冠中的黄金密度,以辨别黄金真伪。
这带来的启示就是,虽然现在父母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在孩子身上,但也许是因为自己过于忙碌,没有多少空余时间而格外珍惜时间,爸爸妈妈们总想用“正事儿”把孩子们的童年填满。
但是你或许应该想一想,你已经多久没有听不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了,更别说孩子的声音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索性过个没有规划的周末,玩到哪儿算哪呢?
这个时候的你会发现,当你真的停下来之后,其实并不会错过什么,也许会学到更多。这样的放空是你和孩子忙碌生活的必需品,让你和孩子都能加满能量,迎接更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