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宝宝咬人?妙招教你应对!

时间:2019-09-1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01

  幼儿咬人的原因

  1.幼儿要表达一种情绪反应。

  对于小班幼儿咬人的这种情况,多数都是没有恶意的。由于小班幼儿表达能力比较贫乏,很多时候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有时与同伴间的矛盾不知怎么表达就用动作代替。

​​​​​​​

  2.幼儿要表达一种自我认识与愿望。

  小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的能力,但有其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当他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时就会急得咬人。如,有时和同伴争抢玩具,有的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就用咬人的方式来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对于咬人、抓人这些现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由于牙龈部位的生长发育,总感觉不适,抓到什么东西就咬,成人也没有正确的阻止,时间一长宝宝咬人就成了一种习惯。

  4.这些现象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幼儿期,孩子好奇心强,爱模仿,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也会模仿,尝试着去咬别人。

  02

  幼师怎样预防孩子咬人

  1.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

  每天晨检时要检查幼儿指甲,对没剪好指甲的幼儿要给剪好指甲,仔细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让他知道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给别人带来疼痛,不应该去模仿别人咬人、抓人,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要有耐心,对待咬人的孩子不要过分苛责。

  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对于咬人、抓人现象的缘由要了解清楚,和孩子一起分析咬人、打人的对错和需要负起的责任,要着重教育,正确引导幼儿,不应过分责备幼儿。

  幼儿之间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孩子咬人大多是属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所以我们要耐心对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3.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

  经常与幼儿交流沟通,学习分享和互相游戏,团结协作,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注意缓解幼儿情绪,多关心幼儿,多给幼儿一些关爱。

  幼儿入园后更需要我们的爱,需要小朋友之间的爱,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方式用错了,我们要多关注、关心他们。

  5. 帮助幼儿建立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

  6. 幼儿教师也应做好家长工作。

  一定要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抓人、咬人对自己,对其他孩子都是不好的,使家长在幼儿发生矛盾时不偏袒自己的孩子,理解教师应该同时关爱每一位孩子的职业职责。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