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为什么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爱哭爱打架?

时间:2019-09-1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家长问题一:

  我的宝宝2岁8个月,今年刚上幼儿园,上五天,哭了五天,现在脾气变的特别暴躁,稍有不顺心就扔东西,闹人,大哭,而且是一哭就不停,姐妹们快来帮帮我吧,我是一点法儿也没了。

  专家解答:

  这是一个适应的问题。0"4岁是孩子秩序的敏感期,2"3岁尤为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做事总是按一定的程序,比如说孩子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玩具放在特定的位置,不允许别人改变。同样,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已经形成了家庭教养的秩序,上了幼儿园之后,这种旧秩序还没过渡到新秩序,而环境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之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以至哭闹。另外,4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你、我、他的关系,这也是造成他心理不安的一个原因。

  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常带他到幼儿园参观,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或是与老师有一些接触,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如少年宫、儿童乐园等,从而实现孩子心理秩序的过渡。此外,进入早教机构,由父母带孩子一起上一段时间的课,让他初步感知老师与自己、教与学、同学与自己的关系,建立安全感。同时要提醒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问题二

  果子2岁半了,平时和小朋友相处时就喜欢上手动别人脸,一上幼儿园,隔三差五的就挂彩回来,现在2个脸蛋跟烂桃儿似的,怎么样才能让宝宝不打架呢?

  专家回答: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镜头下的孩子们片断一:孩子们都围坐在小凳子前,认真地听着老师讲故事,昕彤突然哭了起来,原来欣媛用手打了她几下,见昕彤哭了便呆呆的看着她。片断二:倩倩在娃娃家里骑着小木马,欣媛也想玩,但是倩倩不愿意,欣媛就楸住倩倩的脸。片断三:午饭过后孩子们都将自己的小椅子搬到了电视机前,当大家沉静在动画片里的时候,只听见一声大叫:“老师!”原来,欣媛在乐乐的手上咬了一口。

  如果你的宝宝受委屈或者做错了,请原谅他们和老师吧,分析:托小班幼儿刚入园,他们从各自比较封闭的家庭中逐渐的进入到幼儿园的集体中,从小受到宠爱的孩子进入集体时,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攻击对方。

  当别人躲避,就会心中不满,更易于攻击别人。由于各自的家庭教育和孩子个性发展的差异,打人、咬人等现象的出现是比较正常的,并非是什么有意的攻击性行为。有时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一种情绪,或开心,或紧张,或伤心等等,如片断三中,其实欣媛是很开心的,但她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动画片时开心的心情,于是就咬了旁边的小朋友一口,以得到自己心理上的满足。

  可以说小班幼儿对外界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和分辨能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有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不管她遇到什么事情之后都用咬人或者打人来表示自己的情绪,这可能与她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于欣媛的家长简单的交流后,发现孩子在长牙的时候,抓到什么就咬,后来出现咬人的现象后,也没有重视这个行为,认为这是孩子长牙后的正常表现。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另外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他们转,所以在园时很多都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会用打人来表达。如片断二,欣媛很想玩别人的玩具,可她无法用正确合理的方式表达出这种意思,于是就用手去揪倩倩的脸。针对上述情况我想首先应及时的安抚此幼儿的情绪,并进一步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让幼儿明白打人,咬人都是不对的。其次应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交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如“请你给我玩一下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模式。

  另外,还应取得与家长的沟通,使家园能够同步起来,让家长也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最终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