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妈妈,抱抱”,求抱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时间:2019-08-2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你的孩子是不是总有这些问题:

  烦躁

  易哭闹

  爱发脾气

  不听话,不配合

  不讲理,静不下来

  对于孩子的问题,你是不是有如下烦恼:

  怎么也哄不好

  不知怎么办,没招

  道理说了很多,就不听

  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负责理性的左脑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完全理解家长的说的话、讲的道理,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右脑又太过活跃、嘈杂,一旦烦躁起来,大脑就失衡了,比成人更易冲动,稍不满意,就尖叫、吐口水、撞桌子、上蹿下跳,甚至满地打滚。

  值得欣慰的是,右脑对非语言类信息却准确接收,并做出判断,非语言信息是指语调、表情、神态、手势等。因此,父母要擅于利用这一点,加强与宝宝的沟通。

​​​​​​​

  最该做的,就是多拥抱孩子

  “我家宝宝都3岁了,还动不动就是让抱,不肯自己走,太累人了”“我女儿特别爱撒娇,见到爷爷奶奶就让抱、就说累”“我儿子特别粘人,总让抱,还总让我抱,真是没招”

  好多父母觉得,孩子总求抱,就是撒娇耍赖的表现,再多拥抱,岂不把孩子惯得没边,岂不要上天?

  其实,对宝宝来说,父母充满爱意的爱抚、拥抱不但不会“恃抱而娇”,反倒大有好处:

  获得爱的满足,满足心理需求

  世界家庭治疗先驱者维琴尼亚·萨提亚说:“我们每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生存,8次拥抱才能平静生活,12次拥抱才能勇敢坚强”。

  皮肤是宝宝身体上面积最大的器官,对外界的刺激极其敏感。触感和嗅觉是宝宝的两个主要感觉,一个婴儿可以识别出父母的触摸,从出生时起,父母的抚摸,会让宝宝感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被深深爱着”。孩子会从父母的拥抱,充满爱意的抚摸、安抚、亲吻中,得到安定感和安全感,价值感和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看过这张照片的人,一定印象深刻,躺在画中妈妈怀抱的女孩真的可怜:没有妈妈,得不到渴望的温暖怀抱,女孩自己画了一个“妈妈”,蜷缩身子,躺在“妈妈”怀中,享受爱抚。

  毫不夸张地说,宝宝不喝奶也能活下来,但缺少拥抱、爱抚,心理营养会缺乏,孩子会孤独、畏惧、自卑、烦躁不安,出现心理问题。

  提高智商

  孩子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很多刺激,肢体接触是一个非常有意的刺激。

  加拿大蒙一所大学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拥抱、爱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更高的智商。

  研究者对比了两组幼鼠,一组幼鼠的妈妈十分敏感,总抚摸它的孩子,另外一组幼鼠的妈妈则“有所保留”,很少抚摸自己的宝宝。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宝宝的长大,妈妈经常受爱抚的那一组幼鼠变得尤其聪明,因为它们大脑里的学习区域——和人类儿童大脑的学习区域很像,形成了更健康、更多的连接,这一事例说明,拥抱、爱抚不只是让孩子舒服、减轻压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希望孩子聪明、智商高?就多多拥抱、爱抚宝宝吧。

  缓解压力,增强抗挫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对孤儿院的婴儿观察得出,有限的身体接触非常不利孩子成长,无法面对困难与挫折。研究人员对婴儿连续十周,每天提供二十分钟的触摸,这些婴儿在发展测评上的得分慢慢提升。

  宝宝面对周围世界时,很容易产生不安、无力、挫败感,身体会释放皮质醇,刺激机体产生“战或逃”的反应,如果控制不了,情绪得不到纾解,孩子就会暴躁易怒、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无法安定下来。

  父母的拥抱、爱抚能使身体释放出一种后叶催产素,同时,边缘系统中的情绪中枢也受到影响,兴奋水平提高,焦虑降低,舒缓孩子的肌肉,降低焦躁、不安情绪,帮助睡眠,让宝宝知道什么是温柔和亲密。

  爱抚还能减轻父母自身的压力、焦虑和抑郁:宝宝丝般光滑的皮肤,手感好极了,尤其是小pp,更是像剥了皮的煮鸡蛋,摸一次,爱一次。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