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园升班攻略,早看早准备!

时间:2019-08-2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一想到快开学了,各位小班家长们是不是开始焦虑了?

  新学年入园,其实不仅是小班家长要关心的事,孩子要升班的家长也应重视起来。

  长大的孩子,新的环境,漫长的暑假……家长都要和即将升班的孩子一起提前做些准备,以实现升班的平稳过渡。

  01各年龄班孩子的“年龄秘密”

  如果你以为升班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只能说明你太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了。

  不过,对于家长来说,先走进我们的孩子,了解其不同年龄阶段所蕴含的“秘密”。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小班的孩子,有哪些显著的年龄特点呢?

  ★ 对成人的依赖,乖巧听话。小班的孩子,懵懵懂懂。成人往往说什么,他们都会认真去做。

  ★ 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无论是如厕,还是吃饭,大多孩子都需要成人的帮助。

  ★ 喜欢模仿,独自游戏为主。小班孩子喜欢模仿他人,玩一样的游戏,但多以自己玩为主。

  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到了中班,孩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 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追着成人后面问不停,小班时乖巧听话的模样“不见”了。

  ★ 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做,“让我自己来”是他们的口头禅。

  ★ 对情感的感知性更为敏感。如果你几天不理他,他会很伤心,还会和家人说,“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了?”

  ★ 社会交往逐步发展。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在游戏和活动时会要和小伙伴在一起玩。

  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升到大班,孩子们的变化更加显著。

  ★ 与中班相比,大班孩子不仅常会问你各种为什么,他还常会挑战成人的权威,问你:“凭什么”,如:“凭什么要我这么做”,“你又不是我爸妈,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 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提升,他们能独立完成很多事情,比如使用各类工具,穿衣叠被等。

  ★ 身体上越加强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变长。

  ★ 社会交往的范围扩大,孩子们会有身为大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不仅会和同龄孩子交往,也很乐意带弟弟妹妹一起玩。

  ★ 对小学的生活好奇又向往,很期待小学的生活,对知识会好奇和想探索。

  02升中班,家长要做什么准备?

  在了解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家长可以借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中班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升中班的准备。

  在健康领域

  一、动作发展方面:

  目标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5.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目标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

  4.能快跑20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目标三: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能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

  2. 能用筷子吃饭。

  3. 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

  目标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知道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

  6.每天早晚刷牙且方法基本正确。

  目标二: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2.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目标三: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1.保证每天都带孩子外出,利用小区公共设施玩运动游戏。2.不喂饭,鼓励孩子用筷子吃饭,吃饭不催。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4.利用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常识。5.家长做榜样,家长自己不挑食,不喝饮料等。

  在语言领域

  一、倾听与表达方面:

  目标一: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2.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3.方言的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目标二: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基本会说普通话的日常会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愿意学说普通话。3.能基本完整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4.讲述比较连贯。

  目标三: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2.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3.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

  目标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

  2.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

  3.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3.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目标三: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2.在成人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2.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耐心,积极回应,并能尝试引发讨论。3.使用文明用语,并及时更正孩子的正确用语。4.养成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图书。5.做孩子的小观众,倾听孩子的讲述,并适时提问。

  在社会领域

  一、人际交往方面:

  目标一:喜欢交往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5.不欺负弱小。

  目标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2.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感到满意。3.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喜欢依赖别人。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目标四:关心尊重他人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3.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二、社会交往方面:

  目标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目标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2.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4.知道接受了的任务一定要完成。

  5.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目标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的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多带孩子出去玩,小花园,朋友家等。2.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不胆怯。3.成人主动表达情感,让孩子去感受。4.参与社区、志愿者等活动。5.明确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

  在科学领域

  一、科学探究方面:

  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二、数学认知方面:

  目标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述。

  2.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目标二: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目标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在家里陪孩子一起玩积木等各类游戏。2.利用生活材料,比如豆子,鸡蛋等材料,让孩子有基本的感知。

  在艺术领域

  一、感受与欣赏方面:

  目标一: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2. 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目标二: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2. 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二、表现与创造方面:

  目标一: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经常唱唱跳跳,喜欢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2.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 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 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

  4. 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无论是艺术馆,建筑物,绘画作品等,多带孩子一起去看。2.每周开展1-2次亲子艺术活动,比如和孩子画一幅画。3.利用家中的锅碗瓢盆等玩打击游戏等,拓展孩子视野。4.欣赏音乐剧,歌唱活动等。

  03升大班,家长要做什么准备?

  读了两年幼儿园,暑假结束,就变成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老师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与孩子一起做准备:

  在健康领域

  一、动作发展方面:

  目标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

  3.能连续跳绳。

  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

  5.能连续拍球。

  目标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

  4.能快跑25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

  目标三: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

  2.能熟练使用筷子。

  3.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

  4.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

  目标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

  2.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主动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

  6.每天早晚主动刷牙,方法正确。

  目标二: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能根据冷热增减衣。

  2.会自己系鞋带。

  3.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目标三: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2.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3.运动时能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

  4.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丰富孩子的运动类型,设定每日运动的小目标。2.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务清单,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3.从小事做起,比如孩子自己搭配每日衣服。4.有时“故意”带孩子去些“危险”的地方,使用“危险工具”,比如木锤子,锯子等。

  在语言领域

  一、倾听与表达方面:

  目标一: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目标二: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2.会说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简单会话。

  3.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4.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目标三: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2.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

  3.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4.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

  目标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

  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3.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目标三: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2.会正确地写自己的名字。

  3.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提要求时,和孩子说明原因,不以成人权威来要求孩子。2.用正常的语速来表述,而不是刻意使用所谓的“儿童化语言”,比如:我们一起吃饭饭哦。3.让孩子自主选择图书,不以阅读的数量来评判孩子。4.不强迫孩子去练习拼音,数字。

  在社会领域

  一、人际交往方面:

  目标一:喜欢交往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5.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目标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目标四: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二、社会适应方面:

  目标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目标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2.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

  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

  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目标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4.知道一些国家的重大成就, 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尊重孩子的“朋友圈”,邀请好朋友一起外出或来家中玩。2.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来开展游戏。3.带孩子旅行,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

  在科学领域

  一、科学探究方面:

  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2.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二、数学认知方面:

  目标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目标二: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目标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家里可以买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孩子去尝试,记录。2.以游戏形式来开展数学活动,避免各种加减法的算术题。3.带孩子去超市、菜场、公交站等,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字。4.与孩子一起体验新事物,并分享感受。

  在艺术领域

  一、感受与欣赏方面:

  目标一: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喜欢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目标二: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二、表现与创造方面:

  目标一: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2.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3.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制作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4.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那么,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

  1.用多种形式来记录孩子的创作,比如照片、视频、作品展示。2.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来选择喜欢的形式。3.家里可以安排专门的展示区,让孩子来布置。

  写在最后

  虽然升班不易,但每次的升班都印证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能逐渐适应新环境,勇于面对新的挑战。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