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孩子哭闹发脾气,哄劝没用?因为他需要的是这个!

时间:2019-08-1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每次孩子发脾气时,都像是决堤的洪水,来势汹汹。

  而我们,似乎也将孩子的哭闹视为洪水猛兽一般,不来最好,来了也要尽早消灭。

  小时候,娃一哭大人就立刻去哄,饿了、累了、困了,又哄又抱。等孩子大一些,再哭,则是能哄则哄,哄不住就“威逼利诱”,反正不哭不闹了就行。

  你可能羡慕别人家有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觉得自家熊孩子被惯得一发脾气,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但谁都不想当那个乖孩子,不是吗?

  处处顾虑他人而不断忽略自己感受的人生有多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因此有时,孩子大哭,发脾气不听劝,才不是被惯坏了,不懂事!

​​​​​​​

  1

  每个孩子都需要适时的发泄情绪

  朋友和我说晚上下班回家后,孩子想到游乐园玩一会儿,但她和老公都有点累,便拒绝了孩子。她刚说了句不行,还没解释原因,孩子就大哭了起来,怎么哄都哄不好。

  自己被孩子哭的心烦意乱,也吼了孩子几句,最后还是以孩子面壁思过作为结束,但孩子没吃晚饭,睡前也不让自己抱,让她心里很难受。

  完了,朋友问我,“你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是不是被我惯坏了?”

  先不论孩子为什么突然大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想要发泄的时候。当内心积聚太多压力和情绪时,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能让自己崩溃,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成人有这种时候,孩子也不例外。

  就像朋友的孩子,他可能在幼儿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回家后想要出去玩一会儿,或者一天没有见到妈妈,想要妈妈陪自己一会儿,抑或者当时他真的非常想要到游乐园玩。

  无论什么原因,孩子当时肯定是失落难过的,所以,当听到拒绝时,内心的情绪才会都爆发出来。

  也在家长不理解的时候,转化成更多的无助与难过,所以他拒绝吃晚饭,也拒绝了妈妈的拥抱。

  就像这位朋友一样,我身边有很多人受不了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闹,就烦得不行,想要立马采取一切手段阻止孩子“哭”这一行为。

  不论是哄、骗、吓、罚,只要孩子不哭,事情才算结束。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不要哭,要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而经常哭闹的孩子总是被贴上各种“任性、不乖”的标签。

  但我们却忘了,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如果被强行压制,只会积聚在孩子心理,变成心理的负担。

  孩子慢慢长大后,如果长期把各种负面情绪积郁在心中,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或成年后深受情绪的困扰,生活中没有自我。

  它不会消失只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发泄,或继续压抑,或走向极端。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正常的,阻止才是不正常。”

  要明白,小孩子也会存在很多的负面情绪,生气、难过、失落等,都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

  2

  教会孩子安全的宣泄方式

  每种情绪都需要得到宣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会开心会难过,也会有情绪堆积需要发泄的时候。

  相对于无端地指责或施加“好孩子”压力,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

  ☞ 教会孩子认识情绪

  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正是他的情绪走到极端的时候,这恰恰是培养他情商最好的机会。

  我们常说情绪管理中,认识情绪是第一步。

  情绪本身都是平等的,快乐并不大于悲伤,平和也并不高于愤怒。

  让孩子明白,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一直都开开心心的,总会有心情槽糕的时候,这些都属于正常的。

  每当孩子情绪爆发时,都可以试着帮他说出感受,总结情绪,不必刻意让孩子回避某些负面情绪,而是让他慢慢明白,自己是怎么了:是生气?是失落?还是不耐烦?

  游乐园排队玩的时候孩子不配合,你可以告诉他等待有点让他不耐烦是吗?

  当妈妈因为加班不能给他讲故事时,他很失落是吗?

  被妈妈误会不听话时,他很委屈是吗?

  如果孩子不认识情绪,那么所有上述情境造成的“想哭感”只会让他们恐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些时候自己那么烦躁想哭。

  孩子心里被莫名的情绪充斥着,无法明确地表达出来,只是想哭。父母也没察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等到孩子崩溃大哭时,还被误会成无理取闹,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

  慢慢的孩子就会不敢发泄自己的情绪,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会让他感到自卑,因为“这样的他”妈妈不喜欢。

  但如果孩子认识了情绪,他就能学会接纳和表达,家长也能做到共情,孩子的情绪可以得到自由的释放。

  ☞ 在家中设置“发泄角”

  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当孩子负面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需要合理地引导孩子发泄。

  在我们家,家里的小帐篷平常就是女儿的私人天地,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到里面待一会儿,拉上帘子,谁也不让进,不管女儿在里面怎么折腾,我们也都不会去干涉(前提确保里面没有危险物品)。

  性格比较内敛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

  研究表明,用笔在纸上乱戳一气,或者用力地乱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消除愤怒的方法。

  如果孩子比较暴躁,生起气来喜欢拳打脚踢,也可以给他准备发泄枕,告诉他,不能打人,如果真的很想打,可以扔、摔抱枕。

  不用担心孩子会更暴力,这些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式只是帮助他认知和控制情绪的途径,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少。

  ☞ 外出发泄情绪

  当然所有的情绪都不可能在你准备好的情况下来临,总有些“惊喜”会猝不及防地来袭。

  当孩子在外边突然闹情绪的时候,我们又如何让发泄自身的情绪呢?

  分享给大家几个比较有效的帮助孩子宣泄情绪的方法:

  深呼吸

  很多时候女儿哭的不能自己,会跟我说,“妈妈我不想让我自己哭了,可是我停不下来。”

  这时候我会让她跟我一起做深呼吸,可以有效地帮助她平静。

  拥抱

  有的时候,一场肆无忌惮的大哭也是解决问题的直接方式,抱紧他,告诉他:“妈妈在,哭吧哭吧。”

  在没人的地方大叫

  如果不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可以试试让孩子尖叫发泄,当然是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

  我会鼓励女儿喊出来:“我很生气!我超生气!因为妈妈不让我看电视!”

  有时候喊着喊着就由怒到笑了,随着她年龄增大、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她已经不需要通过大喊大叫,而是更加温和的方式告诉我这些她想发泄的语言。

  利用身边道具

  利用身边的道具比如沙堆、落叶等(但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或破坏环境哦),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次带女儿到小区活动广场溜达,她因为想玩秋千而大哭(当时有个小弟弟在玩,所以我让她等会),而且不解气的非要去抢。

  我快速带女儿来到人少的角落,告诉她,我明白她不想等的心情,但要遵守规则不能伤害别人,如果实在生气可以把心里的坏情绪想象成面前的小土堆,用力地踢跑它们(在这里和土堆道歉)。

  踢着踢着女儿也开心了起来,说不生气了,说刚才不该抢。

  其实想想,我们大人不也是一样吗?跟老公吵架,很多时候道理都明白,甚至明知自己错了,但还是气啊。

  这口气不出来,怎么都过不去,一旦发泄了、被理解了,别说自己想通了,就连主动跟对方道歉都变得自愿了。

  任何情况都别忘了表达爱。

  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给予他理解和包容。当孩子发泄完情绪后,请别忘了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妈妈爱你”。

  当他开心时,可以大方地笑,难过时也可以放心地哭,不需要忍耐。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