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4岁男孩被3家幼儿园劝退:惯孩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时间:2019-08-1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邻居家四岁的儿子,已经连续被三家幼儿园劝退。孩子长得高大,可是几乎无法生活自理,老师喂饭也就算了,还不会上厕所,大小便拉在裤子上,一天得麻烦老师换好几条裤子,和小朋友也无法相处,总爱打架,一言不合就咬人。

​​​​​​​

  第一家幼儿园坚持了一个学期,被老师婉拒了。

  第二家幼儿园上了一个星期,被老师劝退了。

  第三家幼儿园更直接,面试时直接就拒收了。

  邻居也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特意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

  一番测评下来,发现孩子生长发育大大迟缓,不管是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还是社交能力发展,都达不到指标,甚至还达不到三岁孩子的标准。

  医生得出结论:

  孩子之所以各方面发育迟缓,问题的根本在于,家人太过娇惯孩子,事事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还未表达,家人就早早满足。看起来是受尽宠爱,其实是被家长剥夺了动手和思考机会,失去学习能力。

  现在的很多家庭,经常是六个大人宠爱一两个孩子,娇惯得很,我们理解家长爱护孩子的心情,但惯孩子的危害,等到上幼儿园就会爆发!

  1

  事事依着孩子的时间

  幼儿园会爆发“作息不规律”的苦

  艾盖瑞/贝南罗特在书籍《从0岁开始》提到: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稳定的作息,足够的睡眠,规律的锻炼,均衡的饮食造就健康的体魄;

  更重要的是,稳定的作息让孩子准确地知道下一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从而建立其内在的节奏感,从而生成可预见的安全感。”

  规律作息,建议家长参考幼儿园的时间表,重点规律吃饭和睡觉时间点:

  7:00起床,

  8:00早餐,

  10:00点心,

  11:30午餐,

  12:00-14:00午睡,

  15:30点心,

  18:00晚餐。

  21:00睡觉;

  不同幼儿园作息时间可能会有细微差别,可以提前去孩子的幼儿园了解一下。

  至少在入园半年前,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否则,混乱的作息,真的会让孩子在幼儿园受尽苦头,更让父母苦不堪言。

  2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幼儿园会爆发“生活无法自理”的苦

  西宁某私立幼儿园,曾发布“劝退”信息: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综合能力的集体生活场所,孩子需要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逐渐成长,如果家长只是一味要求我们的老师无微不至地各项生活照顾,对不起,我们不是保姆,请您离开!”

  信息一出,引来各方争论,有家长反对,有家长支持。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真的会像禾禾一样,被幼儿园劝退。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

  3-4岁的孩子,能使用勺或筷自行用餐;能自主如厕;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图书和玩具放回原处。

  4-5岁的孩子,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的孩子,能根据天气冷热增添衣物,能自己穿系鞋带的鞋子,能分门别类整理物品。

  这些能力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学会的,父母应该“提早”给孩子营造更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尽早独立。

  惯着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但无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更会让孩子失去动脑动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孩子懒惰及依赖个性,责任感缺失。

  3

  太过保护孩子

  幼儿园会爆发“人际交往”的苦

  《育儿百科》明确指出:

  “2岁多的孩子,学习与其他人相处的最好方式是获得大量的学习机会。虽然他现在的一些行为不利于和人交往,但家长还是应该积极地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而不是学习和家长一起玩。”

  两岁多的孩子,天性就是更关注自己的需求,甚至表现很自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也很难互动,但,越是这样,家长越是需要为孩子提供在安全环境里同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

  一开始,可以把玩伴的数量控制在1-2个,父母可以在边上观察,但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需要学习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玩耍过程中,孩子会无师自通地学会聆听并理解别人的需求,也因此学会组织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玩玩具时,是教育孩子物权归属意识的好机会,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我的玩具我做主,别人的玩具不经允许不能动,公共玩具要排队玩耍;

  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出现抢玩具、打人等情况时,更是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机会,家长尽量不要插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

  可以告诉孩子:有问题用嘴巴说,不可以打人;如果被人打,就大声喊叫“不可以打人”,必要时候可以出手保护自己。

  看似简单的儿童玩耍,其实是孩子发展社交技能的绝佳时机。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群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过度保护孩子,以为是爱,其实是碍。

  越爱孩子,越要放手让他去找到自己的世界。否则,过度保护孩子,会在幼儿园爆发孩子孤僻的苦,影响一生的性格。

  4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就是让他独立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的天使。

  我们心疼,爱护,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与温暖,都捧到孩子面前。可世界终究是孩子的,好与坏,光与暗,他迟早需要自己去面对。

  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是心理上永远支持,生活上早早放手。

  惯孩子的苦,上幼儿园就会尝到;培养独立的甜,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老话说:“惯子如杀子”,这道理家长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惯孩子就是我们亲手喂孩子吃“慢性毒药”,等他长大,这药就会慢慢侵蚀着孩子。

  你可以惯孩子他一阵子,但是没有办法照顾他一辈子,不要成为谋害孩子的“凶手”。

  适当放手,让他经历一些风雨,不至于在需要他独立的时候,却无能为力。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