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0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有没有同感?孩子就像一个“闯祸精”,总是有意无意地能闯出各种祸来。家长们先别烦心,其实孩子每次“闯祸”都是培养他道德感的好时机。
我们来举个例子吧,这样更容易理解一些。假设一个3岁的孩子在广场上疯跑的时候撞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胳膊,通常情况下,家长会要求孩子向对方说“对不起”。孩子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机械地重复一句“对不起”,然后继续玩自己的;另一种是他不说“对不起”,结果两个孩子僵持在那里。所以,只是要求孩子说“对不起”,其实对于培养他的同理心和道德感并没有什么用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有4个步骤的做法可以参考。
01帮孩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他还很难理解事情的起因和后果,所以需要家长明确地帮他指出这一点,“你在广场上乱跑,撞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手臂,把她弄疼了,她正在哭呢。”然后花一点时间,一起看一看小女孩脸上的泪水,查看一下她被撞疼的胳膊,并跟孩子说,“看,就是这儿被撞疼了,她在哭呢”。
02帮孩子进行补救行动
当孩子明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时,就该引导他行动起来,帮助被撞的小女孩。“你撞疼她了,她很伤心,给她拿一张纸巾擦擦眼泪,再帮她揉一揉好吗?”这会让两个孩子的心里都好受一些。
03向对方做出承诺
撞人的孩子心里可能会很害怕,怕自己的家长或者对方的家长对他发火,或者感到窘迫,甚至因为伤到别人而自责。被撞的小女孩也会因为疼痛而伤心、生气,还有可能害怕再一次受伤。这时,仅仅一句“对不起”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被撞的孩子来说,一个不会再“伤害”她的承诺更有意义。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告诉她,你不会再撞她了”,让孩子们去试着重新建立彼此的信任。
04真诚道歉做榜样
当然,我们并不是禁止孩子说“对不起”,说“对不起”是最起码的社会规范,而是不希望孩子机械地模仿家长说这三个字而已。家长除了引导孩子以外还要以身作则,在“闯祸”后除了主动说“对不起”,还要思考以后如何规避错误,如何做得更好。比如,“对不起,我之前保证了把书带来还你,但是我却忘了,我会在手机里定好事项提醒,一定会记住这件事的。”
所以,家长若希望孩子善解人意,就一定要在他“闯祸”时正确引导。只说“对不起”是一种逃避,帮孩子采取行动,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道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