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如何教会孩子坦然地接受离别?高情商父母会这样做!

时间:2019-07-3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离别,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要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一次新的适应。

  幼升小的孩子,虽然经历幼儿园的磨砺,已经能够坦然接受“上学”这个概念,但是对于学校环境的变化、师资情况的不一样,还是会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可是,亲爱的家长,你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会离别,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而你,要学会在眼泪和不舍中,努力去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

  教会孩子,坦然地接受离别

  朋友家女儿最近很不开心,在家里茶不思饭不想的,沉默不语,总是望着窗外发呆。

  问朋友为什么,她叹了口气,说都是因为邻居搬走了。

  原来,邻居家的小孩甜甜和她女儿同岁,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已经有7年时间了,亲如姐妹一般,但因为邻居工作原因,要搬回他们老家去。

  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女儿眼睛都红了,哭着问是不是再也见不到甜甜了,不能和她一起玩了,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大概每隔15分钟都会寻找一次亲近的人,这是人们想要维持亲密关系的本能。

  所以当妈妈消失不见时,孩子会大哭,当要去幼儿园时,孩子会哭闹,当要和朋友亲人分离时,孩子更是难以接受。

  无论是短期的暂别,还是长期的离别,都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分离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所以这时候,让孩子坦然地接受离别,是父母教会孩子的一种能力。

  《小王子》中有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面对离别,父母更应该给孩子建立一种特殊的告别仪式。

  父母可以让孩子准备“告别礼物”,一封表达不舍的信,一副描绘心意的画,都可以是孩子之间作为离别的一个小礼物。

  这种郑重的告别形式,让孩子在学会正常表达不舍的情绪之外,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离别不再是需要回避的问题。

  离别,也意味着另一种意义上的改变。

  告诉孩子,离别并不可怕

  四川成都有一位妈妈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期出差,而她与儿子的每一次离别却成了教科书式的教育典范。

  原来,龚妈妈出差的每一天,都会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次出差,她都将写好的信留在家里,用信件与孩子互动,弥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遗憾,陪伴孩子的成长。

  “小时候通讯不发达,父母常常在家里给我留字条,告诉我饭在锅里,或者抽屉里有几毛钱,自己去买包子之类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温暖。当我做了妈妈,因为出差要离开儿子,就希望儿子也能感受到我曾经感受过的温暖。”龚妈妈说。

  从第一次无意识地写卡片,到现在每次出差给孩子写信绝不遗漏,她只是希望尽可能多陪伴孩子的成长。

  1月12日:盼了一周的周末影院又要开播啦!今天早晨和你谈论到妈妈因为要出差无法陪你一起观看的时候,你给我出了个好主意“晚上视频连线一起观看”......

  1月13日:iPad妈妈走之前已经给你充好电了,密码由2、5、6、8这四个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是:35-21+76-58-24......

  龚妈妈认为,这些信件不应该是一堆冰冷的文字,而应该是教育和另一种方式的陪伴。

  每封信都经过精心设计,这大概就是最温暖的见字如面了吧!

  龚妈妈完美的为孩子诠释了:孩子,离别并不可怕。

  她的耐心与坚持,甚至让孩子对于每一次的离别,都充满了小小的期待和成就感。

​​​​​​​

  告诉孩子,离别不代表遗忘

  在绘本《爷爷的幽灵》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爷爷去世,变成了幽灵,只因忘了一件事。

  爷爷和孙子一起四处寻找,才发现,那忘记的事,就是爷爷忘了和孙子说声再见了。

  最终,他们有了一个郑重的道别,两人顺利说出了再见。

  阅读这样的绘本,能让孩子对离别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不至于在真正离别时,都不好好告别。

  让我想起了《寻梦环游记》里,那句使我当场泪奔的台词:“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遗忘。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因为人会死两次,一次是他的肉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时候,而另一次则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他时。

  只要有人记得他,他的精神就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孩子害怕死亡,害怕亲人会完全的消失,害怕离别,这样的恐惧可以被代替,那就是——爱和铭记。

  活着的人,记住已经死去的亲人,让他们在我们的记忆里一直鲜活着。

  对于孩子来说,离别是遥远的,但却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堂必修课。

  为此,父母一定要适时地告诉孩子:未来的许多时刻,也终将会面对大大小小的离别。

  当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离开一段时间、当好朋友突然搬家、当自己喜欢的猫猫狗狗走丢、当亲人离世,当因为毕业而不得不与同学告别……

  所以,请一定要告诉孩子:分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有人会离开,有人会到来,我们应该在心里记住离开的人,并用最热情的怀抱拥抱到来的人。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