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如何协助孩子渡过分离焦虑?

时间:2019-07-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人的一生有很多次分离。第一次重大的分离是出生,第二次重大的分离是孩子上幼儿园。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有分离焦虑。这个时期不管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很难熬的一段时期。

  我家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上学前一个多月,孩子天天盼望着上学,每天早上起来说:“妈妈,我要去上学,我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呀?我都长大了!”为了协助孩子“顺利”入园,我用预防性我信息跟她讲解上学是怎么一回事,会发生什么。她一副羡慕的样子,虽然表达了一点点舍不得妈妈,但依然迫不及待。我暗自庆幸,这娃估计上学时没什么问题。我脑补着孩子每天开心上学的情景。可当娃真正开始上学的时候,该哭还是哭,该闹还是闹。

  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哭:“我不要去幼儿园。”

  拗不过妈妈,就绝食(不吃早饭),就不修边幅(不穿衣服,不洗脸刷牙,不梳头)。

  好不容易出门了,要一路抱着才行。一边走一边和她唱儿歌做游戏,就为哄她开心。

  孩子刚刚平复的情绪,从看到幼儿园大门起,又开始哭闹,一边哭一边说:“我不要去上学!”

  老师想要接过娃,娃大哭,抱着妈妈的大腿,怎么都不撒手!

  妈妈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心都揪到一起啦,要不不去了?听说不上幼儿园也可以的……

  老师暗示妈妈离开,妈妈狠狠心,咬咬牙,转身走了。可是听着身后孩子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声,真想回头看她一眼,抱着她回家呀!

  离开孩子的一整天都魂不守舍,不停地脑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越脑补越不放心,真希望老师来个实时播报啊!

  幸好我知道这一切都很正常。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是他人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可即使知道,我一样会有担忧和不舍,这是作为妈妈的正常反应。正因为在修习接纳力,我知道我的情绪是我的,我的心情属于我,我需要自己消化这个情绪。

  面对孩子的哭泣,可能很多父母都想尽一切办法哄着孩子:你去幼儿园,妈妈给你买糖吃……;骗着孩子:妈妈不走,妈妈跟你一起在学校……;威胁着孩子:不去幼儿园,就不能看动画片……我选择共情孩子:“宝宝不想上学,宝宝舍不得跟妈妈分开,妈妈抱抱。妈妈也舍不得宝宝。宝宝在幼儿园会想妈妈,妈妈也会想你……”当我共情到孩子,看到孩子的情绪的时候,她就不哭了。

  有时候虽然孩子一边哭着说不要去,可是却一边走到门口准备穿鞋去学校。到了学校,妈妈离开后,孩子很快就不哭了。在学校也适应得很好:在家不睡午觉的她,在学校很快就适应了午睡。每天我唯一做的就是共情。不管孩子如何哭闹,我都温和地看着她,共情她,然后依然送她去学校。

  如今,我家孩子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生活规律也恢复到没上学时候的“早睡早起”。每天早上都很开心地去上学。偶尔有所反复,但是反复也很正常啊。

  看到孩子这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我真正地理解了:妈妈的温和而坚定传递给孩子的是信任和安全感。妈妈坚定地转身离开,传递给孩子的是“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在幼儿园好好地度过一天。”妈妈的共情,对孩子情绪的接纳,传递的是“你的哭,你的闹,都很好,妈妈都爱。”

  孩子有权利表达她的不满、她的害怕、她的不舍。她也有权利决定她需要哭多久才够。孩子连续哭两三天、一个星期,可能家长们都还能保持温和。可是如果孩子哭一个月呢?是否还能坚持温和、没有评判呢?会不会开始比较“人家孩子早就不哭了,我家孩子怎么还哭呢?”“这孩子怎么回事,看来以后学习成问题……”这些评价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完全没有帮助,反而会增长自己焦虑的情绪。

  协助孩子度过他人生中的第二次重大分离,需要爸妈们做到的就是耐心、温和、坚定。几个月如一日地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让孩子对她自己有信心,并且放心地离开父母。

  一些小贴士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协助大家减缓即将到来的分离焦虑期。

  1. 预防性我信息:提前一个月和孩子沟通上学的事情,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让她了解之后的生活学习环境。并且如实地告知她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包括妈妈会不在她身边。告诉她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可以找老师。

  2. 可以编一个上学的故事作为每天的睡前故事,通过故事来告诉孩子上学是怎么回事。坚决反对吓唬孩子。也不能夸大学校的好,而是要真实的反应学校里的状况。

  3. 和孩子一起准备上学用的小书包,学校要穿的衣服,睡觉用的小被子,如果孩子坚持要带自己平时用的小被子,允许她这样做,并且和学校沟通。

  4. 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可能会哭闹,也会反反复复,做到共情孩子,温和而坚定地送孩子上学。

  5. 肯定孩子的情绪,拒绝嘲笑、挖苦、说教孩子。

  6.按时接孩子放学,让孩子放学的时候第一眼就能看到家长。如果父母无法接送孩子,则需要提前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

  7. 每天放学回家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蓄满孩子的爱之杯。

  8.孩子必定要经历一些不如意才会长大,父母相信孩子可以习得这样的能力。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