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食育把孩子带向大自然

时间:2019-07-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让孩子回归自然的重要性。然而,自然教育不能单单以求天性的尊重和释放为目的,更要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互动等,即自然教育理应包括“与自然合一”的教育。将幼儿食育置于自然教育的背景下,其意旨正在于此。从“与自然合一”的视角出发,幼儿的饮食问题就不仅仅是健康的问题,更是关乎幼儿如何融入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观,以及如何回归生命最本真的健康,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的大问题。

  创新食物课堂

  良好、科学的班级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观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态观。在自然教育的背景下,可以创设更多的食物课堂,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拥有关于食物的正确知识。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创设以下三种课堂。

  一是知识类课堂。将关于食物的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班内课堂,如“蔬菜种子小景观”“豆子一家”“果子大集合”等,教师要耐心地加以讲解,并精心准备实物,供孩子们观看和学习,同时注重引导孩子了解果蔬、家常菜等背后的自然故事,指出它们是如何种下去、长成苗和开花结果的,人又是食用了哪一部分,接受了大自然怎样的生命馈赠等,从而让孩子从小就拥有正确的食物观和生态观。二是技能类课堂。让孩子对食物有深刻的认识,需要开设更多的技能性课堂,如“快乐小厨房”“食品DIY”等,孩子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中,了解食物的加工过程,同时可以让孩子亲身体会果蔬种植的过程,通过辛勤的劳动深刻了解食物与大自然深层的生态关系,养成良好的绿色生态观。三是创意类课堂。通过创意课堂“果蔬品设计大赛”“我爱果蔬的色彩”等设计、绘画活动,充分建立孩子与自然的连接,从小培养孩子的食物观。

  营造食育氛围

  要让孩子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健康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单靠教师的力量并不够,必须是教师、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作,形成尊重自然、为自然而行动的良好氛围。

  一是班级教师为孩子营造绿色的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教师自主创设的“果蔬走廊”“幼儿园小菜园”等专属空间,以及通过植入绿色食物标识、符号等,让孩子们的周遭充满绿色,以此营造尊重食物、尊重大自然的融洽空间。

  二是家庭氛围的营造。家长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会对尊重绿色食品、为自然而行动等做法引起高度的重视,幼儿园要注重对家长的引导和说服。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家规、培养家风等方式营造氛围;班级教师可以组织“果蔬知识家庭竞赛”“最美果蔬技能大赛”等,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转变观念,从而达到间接给予孩子优质食育的目的。

  三是在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进行食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许多“自然主义”思想的精华,比如二十四节气相应的饮食风俗。班级教师依据节气制定的相关食谱,可以起到普及相关知识的作用,同时在相应的节气创设相关的活动,如“制作小海报”“写板书”“朗诵古诗词”“节气小故事”等。

​​​​​​​

  通往食物背后的世界

  为了让孩子与自然保持足够大的接触面,班级教师应尽可能地寻找更多的自然资源,或是通过旅游组织、采摘、参观等方式,以接触最原始的大自然。班级教师可以利用春、秋游,组织踏青、摘草莓、菜园种植等活动,在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接触食物、了解食物,将课堂放在自然中,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同时常态化地设置“亲子蔬果之旅”“小菜园之行”“拔萝卜比赛”“收玉米比赛”等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以此不仅给予孩子们以教育,也间接帮助家庭塑造良好的食育氛围。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