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毕业季家长纠结是否报幼小衔接,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

时间:2019-07-1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孩子今年就要升小学,很多家长就开始着急地准备给孩子报有关幼小衔接的班,准备让孩子“赢在小学的起跑线上”。

  一、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生活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教学的要求是保教并举,而且以保育为主;而小学以教育教学为主,有明确的学习大纲要求和纪律要求;

  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是玩中学,以口头语言为主,并没有严格的上课规则;而小学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有严格的上课规则;

  评价标准的变化:幼儿园阶段的评价是主观评价,孩子开心快乐、安全是家长和老师的最低标准;小学阶段的评价除了主观评价之外还有客观评价,学习成绩有了衡量的标准,家长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更是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人际关系的变化: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是伙伴关系,没有竞争关系;而小学则是同学关系,其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团队意识。

  二、幼小衔接过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明白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后,就明白了我们在这个阶段中需要注意什么,或者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

  独立的能力:幼儿园阶段小朋友如果缺乏独立的能力,并没有什么打紧,毕竟幼儿园里每个班的人员配置就是一个教学老师+一个生活老师,一个班基本上20个人左右;而小学阶段则老师属于走班制,一个老师负责一门课,一个班级里有50人左右。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同学。所以必须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首先是生活的自理方面;

  习惯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孩子以游戏为主,有无确定的目标其实并不重要;小学阶段,则以学习为主,就必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

​​​​​​​

  所以,在幼小衔接的年龄段,必须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这里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学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整作业后及时检查并更正错误的习惯;

  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

  劳动习惯:

  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班级卫生有时候是家长负责打扫的,三年级后基本都是由孩子们自己负责卫生,所以家长需要在家中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让孩子明白劳动是人所独具的能力。

  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样才会在6年的学习中更好地与同学直接和谐相处,尤其是在交往过程中需要谦让和大度,明白合作与竞争并非对互相对立。

  自我防范意识:

  上了小学后,孩子必须有相应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注意保持警惕;

  2、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

  3、牢记一些紧急电话及相对应的用途

  三、报班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

  家长们通常都会有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意识,就是当孩子需要增强或者学习某一方面能力的时候,就考虑给孩子报班,比如幼小衔接班。但真是那样的么?

  其实,幼小衔接报班或者不报班并不重要,这和幼小衔接班所教授的内容以及儿童的心理相关。一般幼小衔接班讲的都是拼音+基本的英文+数学+阅读,这个孩子在上小学之后就会学到,况且有部分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当孩子上小学后,发现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自己已经学过,在课堂上专注力就会分散,破坏学习效果,更不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只要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劳动习惯,同时具备有上面所说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这些能力则和家长的教育关系密切。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幼小衔接班中所传授的,包括程老师之前所讲的幼小衔接过程需要注意的孩子习惯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家长日常的行为过程中完全可以教给孩子。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