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为什么不建议幼儿过早学写字,你一定要看

时间:2019-06-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社会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大自然和大社会,包括动物、植物、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

  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或者重新修复的成本非常之大。

  —— 陈鹤琴不主张幼儿过早学写字。

  幼儿不宜过早写字,很多爸妈以自己的孩子会写字为荣,可是孩子过早的写字不利于手的发育,也不利于身体的发育。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4岁以下幼儿年龄比较小,孩子的手还没有发育好,建议不要长时间写字,建议您让孩子拿彩笔,因为彩笔比较粗,不会对他的手指发育产生影响,但可以让幼儿学学简单的勾画。

  幼儿不宜过早学写字

  许多家长中班甚至更早就教孩子学写字,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幼儿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可以说,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也是很困难的。根据调查,2~4周岁的幼儿,90%处于涂鸦状态;5周岁的幼儿,95%能准确地临摹画画,但却有75%的幼儿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如口、白);5周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姿势、笔顺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这里还要看,孩子手部力量、肌肉发展情况,孩子有个体差异。因此,写字基本上是孩子入小学以后的事,不宜在幼儿期就提倡。

  孩子太早写字会影响身体发育?

  许多的幼儿园却把孩子教会写字作为他们招生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许多的家长也是看中这一条,免去兴趣班的跋涉。殊不知,孩子5岁之前写字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对此明确表示,过早,特别是5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沈晓明解释说,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六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长本身对于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笔画与笔顺的错误,这三个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犹如“拔苗助长”,因此并不可取。

  五岁以前,可以以培养孩子识字兴趣为主,马路上的商店名称、指路牌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天然教材,这些比死板的识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六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务必遵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写得不过关一定要严格要求重写,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重要的,无论教识字还是学写字,家长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丧失对汉字的兴趣,以免给课堂学习及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幼儿过早写字害处多

​​​​​​​

  1.幼儿过早写字容易造成疲劳和指骨畸形

  写字主要是通过手指小肌肉,指骨以及指关节的协调运作完成抓,握笔,控制笔画等手眼协调动作。由于小肌肉发展较晚,因此,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比较笨拙,不协调,幼儿在写字时会感到很吃力。几乎形成了一种体力活动,加之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比较差,骨骼也非常柔软,如果幼儿长时间写字,很容易疲劳或造成手指骨节畸形。

  2.过早写字也极易影响幼儿脊柱骨骼的发育发育

  幼儿脊柱生理弯曲还未形成,骨化过程还尚未完成,骨骼极易变形,因此,此阶段培养幼儿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各种姿势非常重要,如果幼儿长时间写字,难以保持正确的坐姿,而容易形成弓腰,扭坐等不良坐姿,进而可能导致脊柱变形。

  3.幼儿过早的学习写字容易造成近视

  幼儿过早的写字对幼儿的眼睛视力影响很大。因为幼儿的视神经焦距还不能集中,他们常常要把书本放到离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的清楚。

  而且幼儿在写字时眼睛一般都集中在笔尖周围很小范围内,加之眼手的协调能力较低,幼儿必须紧紧盯着笔尖才能完成一个字,因此眼睛会比较快的变干涩,疲劳,久而久之引起眼睛的焦距调节能力下降而造成近视。所以对孩子写字不要操之过急。

  认字要领

  先教孩子看图看画,给孩子念书、讲故事,不要急着教认字 !如果你的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顺利而且有趣的体验,那你更应当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你应该每天或至少每周数次念书给孩子听,并形成定时读给他听的习惯。 选择有趣味性的书给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惹人喜爱的图书。

  幼小的孩子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同样,他们也喜欢动物图片。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可以帮助孩子认清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童话故事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给孩子们看的书篇幅必须短,几页而已,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另外,这些书应有较大的插图,细节少。幼小的孩子大多喜欢那些有插图但文字少的图书。

  要确保书里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字印得很大的书看起来简单,但却有可能包含难字,所以事先要把它浏览一遍,看看里面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读书给孩子听时,尽量把气氛搞得轻松愉悦,这样他们会从中体会到更多乐趣。 朗读时,让手指在你读过的字下移动, 让孩子看到这些字或者跟随你的手指读字。 鼓励孩子注意图画中的事物或让他们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当他们猜出来时,一定要给予表扬。

  如果孩子要求的话,重复阅读某些书;一本他特别喜爱的书可以反复阅读。判断孩子是否对某个问题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看他是否常常谈到它,或看他有多少回自发地重回头去看他最喜欢的书。

  当孩子显示出他要读书时,给他一些他熟悉喜爱而又能“读”的书,即使他已经记住了书里的文字。以后当他在其他书里看到这些熟悉的词汇时,他就能读懂它们了。给孩子准备一些新书,这些书里的故事最好有一定的反复性,而且再三出现相同的词汇。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也不要停止读书给他听。有你与他一起度过这段亲密时光,他仍然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

  把书放在孩子房间里低矮的书架上以便于他们翻阅。另外注意书的多样性。这里讲讲南南读书的兴趣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先生不主张孩子过早写字: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增长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其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并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4)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常常在想,如果提前教育利于孩子发展,国家培养人才的年限也大大缩短了,其实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写字拼音纳入幼儿园课程了,为什么教育部一直重申反对幼儿园小学化?父母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是主要原因之一,也有不甘落后的一面,生怕慢人一拍,于是一路狂追,“鸡血”满地。

  孩子近视了,厌倦学习了,对生活都快没有了兴趣,虽然并非都是如此,但是也足以让我们身为父母的去深思,教育的本源是什么?万物发展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孩子亦是如此,当然时下也许多返自然的“优生物”,到底怎么样还不得而知呢。都在说父母拥有孩子的教育期限也就是那么短短的十年,且行且珍惜。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合适年纪做合适的事,做父母的切勿将社会的压力与焦虑过早地输入给孩子,学龄前后要丰富孩子的内在,打好品格、学习力、创造力的基础,而不是脆弱的学霸。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