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全方位保护下,很多孩子渐渐失去了独立面对挫折的能力和胆量,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着如何逃避.
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被父母骂几句,就哭闹不停,离家出走;
被老师指责一下,就嚷嚷着要跳楼;
与同学发生一点矛盾,就对人生失去了希望等一些脆弱敏感的表现。
其实,孩子有好胜心这是好事,但是过度在意结果,“输不起”这就不得不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很多爸爸妈妈以为孩子的这种情况长大了,懂事了,就自然好了,然而事实是:从小不重视面对挫折的“逆商教育”,长大以后更不容乐观!
这些年,不断有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而做出傻事。
广州一名10岁的男孩,有天发烧请假在家没去上学,便要求玩电脑,但遭到母亲的拒绝。
因为这个,男孩干脆不吃饭也不吃药,最后病情恶化被送到医院。
重庆一名10岁的男孩,因为父母不准他看电视,孩子不服教育,所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成都一个8岁的女孩,因为妈妈骂了她几句,孩子心生愤怒,趁妈妈外出把家里砸了个稀巴烂。
这些孩子,都是在极为寻常的小事上,受到合乎常理的拒绝(挫折)时,就承受不住,而后用极端的方式来回应爱TA们的家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与眼泪。
心理学家说,挫折商的培养,刻不容缓,需要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开始进行。那么,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呢?
允许孩子失败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
积木没搭好,就大哭;
玩游戏输了,就大喊:“我不要和你们玩了!”
和小朋友比赛输了,就哭闹,生气。
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情况是因为父母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很多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考第一,争最强的,只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的可能性,有人赢,相应的就会有人输。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允许孩子发泄自身情绪
孩子因为搭积木搭不好而大哭,作为家长你会怎么说?是“没事没事,搭不好就不要搭了”还是“哭哭哭,这么点小事就哭,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其实,遇到挫折宣泄自己的情绪并没有什么错,家长这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是什么,然后允许孩子的情绪宣泄,“嗯,看得出你特别生气,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会,或者妈妈给你一个拥抱吧”。同时,也要制止一些不必要的行为,“我知道你很生气,但生气时我们不能打人,需要的话可以让妈妈抱着你”。
最后可以等孩子平静下来对孩子说:“来,我们看看是哪里出错了,妈妈和你一起来完成好不好。”告诉孩子这次完不成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完成的,但如果怕困难而不去做,那就永远也完不成了。
让孩子学会等待和付出
很多时候,逆商低的孩子是因为总能轻而易举得到父母的满足,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比如想吃饭,我们要等待煮饭的过程。大量实验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其自控能力会更强,这些孩子在抑制冲动、抵制诱惑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因此我们不要轻易的满足孩子任何要求。
最好的“挫折教育”,是爱的教育
其实,最好的“挫折教育”,是爱的教育。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需要做的绝不该是打击和指责,而应该是充满“爱”的鼓励。有了“爱”的鼓励,孩子才会不惧怕失败,勇于尝试和挑战,直到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