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园孩子不好管?来这里找原因!

时间:2019-05-3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简称“感统” 。

  人体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觉、本体觉。

  触觉敏感儿童的表现

  粘人、怕陌生人。

  不喜欢拥挤、拒绝排队,容易紧张、惊慌、哭泣。

  对外界新刺激适应性弱,喜欢固看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

  喜欢保持原样、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新的学习加以排斥。

  不喜欢他人接触,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

  人际关系冷漠、常限于孤独之中。

  胆小、害羞、缺乏自信。

  怕风吹,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

  挑食偏食,吸吮手指和触摸生殖器的习惯。

  个人空间太大,对不经意的碰撞敏感甚至会反击。

  注意力不集中,难专心,大脑动荡不安等。

  这种儿童的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争吵,攻击性强。

  触觉迟钝儿童的表现

  总喜欢摸别人的脸或某个玩具,否则不肯入睡。

  细微分辨能力差。

  发音不清楚。

  缺乏安全意识,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

  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等。

  幼儿上述触觉不足的表现其实在上幼儿园之前就早已出现,并非是幼儿园老师错误的教育方式所造成,根源在幼儿家庭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上。如果幼教老师不懂感觉统合运作的原理,像例一中的老师那样强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的上述行为会越发严重,老师也会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委曲中。

  触觉失调原因

  出生后缺乏抚摸、搂抱、轻拍。

  祖辈由于害怕“意外”,特别强调安全,延长“襁褓”期,过度保护,这不让摸,那不让碰,这里有细菌,那里太脏。从而使孩子错过触觉学习的关键期。

  城市儿童都市化,现代家庭小型化,儿童缺乏成长中所必须所必须的各种感觉刺激。

  家长对儿童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过分看中“第二书包”,儿童缺乏同伴群体,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电视与游戏机等玩具都会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各种刺激大幅度减少。严重削弱人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触觉失调的矫治对策

  多抚摸孩子,摸后背、亲脸等,为孩子提供干净自由的活动空间,应用好洗脸、洗澡、梳头的机会,玩毛绒玩具,玩咯吱游戏,玩挤压游戏、玩擀面游戏、玩钻洞游戏以及与父母同床睡觉都有利于儿童触觉的正常发展。

  进行皮肤刺激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太空泥)、抓痒游戏、涂料游戏、抓砂、草坪上的裸足游戏等。

  以下有一下实例供参考:

  孩子刚入园很紧张时,你靠近孩子,他要躲闪时,你就保持一定的距离跟他对话,不要强行抱孩子;当他面部表情放松时,你可以轻轻地拉着他的小手,如果他缩回手,你就不要勉强;当孩子愿意给你抱时,你要轻轻地抱;当孩子主动来抱你时,你可以用力地抱。

  当孩子不肯参加团体活动而选择躲在角落里独自玩耍时,你可以允许他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15分钟后再去陪伴他。(这里说的是孩子专注做事,如果孩子处于发呆状态,要及早陪伴)

  当孩子说话很小声时,你别要求他大声一点、勇敢一点,可以微笑地看着他说,请大声一点点,让老师能听见;当孩子还是很小声时,就放过孩子,不能一再要求他继续。

  当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或者一站起来就紧张得忘记答案时,你要给孩子圆场,“老师知道你肯定想好了,慢慢来,老师等你”,或者走到孩子身边,轻声地要求他把答案告诉你。

  那么,作为幼教老师,你是不是觉得触觉迟钝的孩子要比触觉敏感的孩子要好带些呢?那不一定!如果你自己的感觉统合状态良好,又懂感觉统合,那么,哪类孩子都好带。反之,如果你的感统失调很严重,即使你知道感统,也非常地爱孩子,非常地敬业,非常地用心,但就是帮不到孩子。比如说,你触觉迟钝,你无法感知到孩子的紧张、害怕、躲避;你觉得自己的拥抱动作很轻柔了,但孩子却感觉到痛;你觉得自己的表情很温和,但孩子还是觉得你好凶,造成孩子很害怕你,感受不到你的爱和尊重,无法安心地成长。

  0-6岁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而3-6岁幼儿接触到的社会环境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所以说,幼教老师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幼教老师,首先要把自身的感统调整好,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感觉统合运作的原理,才能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才能给到孩子最有力的帮助。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