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为什么来看六一表演的总是妈妈?

时间:2019-05-2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幼儿园——“娘子军”聚集地

  平时大多是女老师也就算了

  好不容易遇上家长会、六一、毕业礼

  台下也都是年轻的妈妈

  那爸爸们

  “你为什么不来看我的六一表演呢?”

  “台下都是妈妈,我一个大男人混在里面多违和”

  想象一下,台下一百多个家长,都是年轻时尚的妈妈。“万花丛中一点绿”的压力向爸爸们袭来。哎,好像有点丢人呢。

  爸爸们不要担心,没有人会真正因为这个原因笑话你。

  你的出席,表达出对孩子的关注、对家庭的负责。妈妈和孩子们羡慕都来不及。

  也许有的妈妈表面上会调侃你两句,但实际上,她们会暗戳戳地打开手机微信,点开和老公的对话框:“xx的爸爸那么忙都来看他的六一表演了,叫你来你还不愿意。”

  “我不懂音乐不懂舞蹈,去了也没啥用”

  爸爸们常常陷入一个思维误区:我是男人,我应该给孩子提供帮助、给出实用的建议。比如,教会他拼小玩具、教会他踢球。

  因为男女性别差异,爸爸和妈妈在分工上略有不同。也许爸爸更多地带领孩子探索科学、开展运动,妈妈更多地带领孩子阅读、接触艺术。

  但,爸爸不应该只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

  参加六一演出,孩子并不需要你给出什么指导或实质性的帮助。

  你要做的,是在他们尽情展现自我的时候,坐在台下,让他感觉到“爸爸在陪伴我,爸爸在看着我,爸爸在支持我,爸爸在欣赏我”。这就够了。

  “妈妈会去的,两个人都去阵仗也太大了吧”

  有的爸爸认为,妈妈反正会参加,自己也跟着去,这也太高调了吧。

  这是在担心什么呢?参加孩子的表演不是聚餐,不会在乎多一个人“吃饭”。

  爸爸和妈妈一同出席,非但不会让人感到夸张,反正真正诠释着“家庭”的意义。

  两人展现出来的和谐、相爱,带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平时和孩子感情交流少,真的不习惯”

  星儿认识一个朋友,他是个负责的爸爸,工作养家,下班后会和孩子聊聊球赛、讨论历史。然而,两人没有什么情感上的交流。

  孩子遇到伤心事,不会和他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孩子取得了小成就,俩人谈起来也跟讨论“今天吃什么”“天气怎么样”一般,毫无波澜。

  父亲大多内敛、不善表达情感,造成亲子间的疏离。相信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

  出席孩子的表演、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就是拉近和孩子的情感距离的好机会。

  孩子表演得出色,请和他一起分享喜悦。你不必说肉麻的话,但你的掌声和眼里的光芒会告诉他:“爸爸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

  孩子表演失误了,请抱起他,支持他,鼓励他走出挫折。让孩子明白,爸爸不会对自己经历的事无动于衷。

  幼儿园即第一现场,如果父亲缺席了孩子的“现场”;等孩子笑也笑过了,哭也哭过了,回到家里,还怎么和爸爸充分交流情绪呢?

  “我们家……是孩子不要我去啊”

  有的爸爸很“委屈”:“孩子说要妈妈去,不要我去。”一边失落,一边便顺水推舟地留在了家里。

  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首先要弄懂,孩子是真的不想让自己去,还是在“傲娇”呢?

  有位妈妈曾经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给星儿:

  我牵着我崽路过水果店,她突然说,妈妈怎么西瓜现在就在卖啦?我没注意,随声应和了一句继续往前走。走了一段,她又嘀咕了一句,这么早就有西瓜了,一定不好吃。

  我琢磨了一会儿,问孩子,你是不是想吃西瓜啦?她却说,我不想吃,现在的西瓜可贵了。

  那我这时候就明白了,其实孩子是想吃的。

  我们知道,孩子在三岁开始学会说假话。有时候他们也会用说谎来隐藏自己的需求。

  孩子说“你不要来参加我的六一表演”,是不是因为曾经邀请你参加家长会被拒绝了呢?——哼,这次是我不要爸爸去的。

  还有的孩子,或许知道爸爸工作忙(不想去),主动提出不要爸爸参加,不让爸爸为难。

  如果是这两种情况,爸爸大可“厚着脸皮”地要求参加,表达对参与孩子活动的期待。看似是和孩子作对,其实这正是孩子所期待的。

  要是孩子发自内心不愿意让自己去,爸爸就更要引起重视啦——孩子是“嫌弃”自己“长得丑”“脾气暴”吗?是怕自己带着烟味到幼儿园吗?是不是不爱和自己相处呢?

  明白了孩子为什么拒绝自己,接下来,该改正的改正,该引导认识的引导,扼杀亲子关系中的隐患。

  “工作繁忙,有心无力”

  这或许是爸爸们缺席孩子的活动时最常见的理由吧。

  ——周三?那不行,我得上班。

  ——周六?那不行,我得加班。

  ——周日?那不行,好不容易挤出一点点空闲时间,就想瘫在沙发上喝杯啤酒。

  爸爸们,妈妈也很忙的。现在的妈妈们,很多也有自己的工作。如果把“工作繁忙”作为不参加孩子活动的理由,那么,该有多少双薪家庭的孩子等不来爸爸妈妈。

  奥巴马最自豪的一件事是,在长达21个月的竞选过程中,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家长会。他说“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一般孩子这一生,也就过几十个生日,十几个儿童节,五六个毕业典礼。林林总总加起来,你能参与的不到100天。腾出一点时间,在孩子这些成长的纪念性时刻,能有你的身影,真是一件很棒的事。

  实在因工作无法前往,爸爸也要及时表达对孩子活动的关注。“一定要把表演照片/视频给我看呀。”“这次请不了假不能去,真是太遗憾了。”

  参加孩子的活动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爸爸应该知道,自己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