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当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没有良好的品质,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幼儿期是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会、群体给孩子的每一个烙印,都会对成年后品德的确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1.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孩子6岁前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有的孩子上小学后,数学成绩不好,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读不懂题。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其它学科,更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远见、会思考,内心丰盈的人。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及年龄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每天约定一个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共享阅读乐趣,并通过故事中的具体形象,为孩子织就一张美丽的网,让他们在漫长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纯真、乐观的心态。
2.多让孩子动手“试试看”
家长千万别小看孩子黏乎乎的手工作品或者“四不像”的涂鸦,这些剪剪贴贴、涂涂画画不仅是孩子创造力的最佳展现方式,更是对他们小手肌肉功能的必要锻炼。
这种训练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肌肉和筋骨,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给孩子上学后“写字”这项任务提供一定基础。同时,手部精细动作的强化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培养孩子细心、观察力和分辨相似事物的能力。
3.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小学每节课时长约为45分钟,相比幼儿园时间更长,对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更高。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时坐不住,无法集中精神听讲,喜欢左顾右盼,就是缺乏专注力的表现。
幼儿阶段的注意力,主要靠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做运动、陪孩子玩注意力的游戏来提高他们专注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控力,提前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
4.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这种宝贵的探索欲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学习和成长的不竭动力。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时,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一起查阅资料,或者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面对孩子的“我不会”,不要急着代替包办,不妨鼓励换个角度、换种方式重新思考……比起大脑中机械记忆的公式和汉字,这些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5.让孩子懂得交往
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或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让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友好相处,使孩子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同伴,并能关心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失误。
爸爸妈妈应常和孩子交谈。这样能使孩子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理解对方,合理地认识事物;培养孩子具备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缺点不自卑,有了困难不退缩的心理品质。
当然,良好的品质与个性,可激发儿童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踏实刻苦的精神。年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身教大于言传,年轻的父母们要从自身做起,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