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师让新宝宝快乐入园的秘诀

时间:2019-03-2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一

  游戏导入,让幼儿找到”家”的归属,快速适应

  1.晨间接待,转移幼儿注意力,让家长快速放心离园。

  幼儿刚来时,可能哭闹不已。这是可以用游戏《猫追小老鼠》快速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止住小朋友哭声,并示意让家长离开幼儿园,让幼儿主动把老师当成最亲近的人,形成新的依赖关系。

  游戏中,老师可以用正方形的小手绢、手纸或者打印纸等做成小老鼠,用一只手盖住老鼠的上半身,另外一只手在下边悄悄移动小老鼠,好像老鼠在逃,猫在追一样。幼儿除了可以感受到小小老鼠的可爱,还有老师温暖的拥抱和表扬,对老师的恐惧感瞬间消失同时,幼儿与老师的亲近感也油然而生。

  2.集中活动,认识彼此,消除隔阂。

  小朋友刚进入新环境对老师和小朋友还是很陌生,时不时可能会继续哭闹,这时老师可以触摸孩子的小手,和孩子玩《十个小手指》,身体的亲抚使幼儿情绪逐渐安静,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同时真心接受老师,并认识新朋友。

  如,老师伸出大拇指问:你的大拇哥在哪里?把你的二拇弟藏起来,我来找找在哪里,怎么不见了呢?三个子站出来,你有没有?孩子忙着在找老师说的小手指在哪里,会暂时忘记哭闹。再让孩子找找老师的四兄弟在哪儿?找找班级其他幼儿的小兄弟在哪儿,从单独玩到小朋友们一起玩,不知不觉间彼此逐渐熟悉,逐渐融入幼儿园的大家庭。

  3.户外活动,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各个功能区域,找到归属感。

  用游戏《开火车找找家》,让幼儿熟悉教室和操场上的各个功能区域,并找到自己使用的东西,拥有初步的自理能力,找到家的归属感。

  如,老师引导幼儿排成长长的一列火车,站台便是寝室、卫生间、换衣室、活动区、大型玩具等等,每到一站,下车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来熟悉自己身边的教室功能,知道自己在哪儿睡觉,在哪儿做游戏活动,在哪儿换衣服,在哪儿入厕、洗手,喝水、吃饭。逐渐幼儿了解新家新奇,特别还有许多玩具,便能逐渐放开心扉!

  4.活动区,熟悉新朋友。

  孩子的天性会让幼儿很快在活动区里玩在一起。怎样让孩子们快速消除陌生感呢?老师可以利用音乐游戏《找朋友》来完成。

  清唱歌曲《找朋友》,拉着新入园孩子的小手去找新朋友,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说出自己的名字,互相问好、拥抱“我们都是好朋友”。欢乐的气氛中,幼儿对新环境、新朋友不再陌生,还找到了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物品,获得满足感

  集体生活需要幼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杯子、毛巾、换衣柜、小床都是一样的,虽然每个架子上都有不同的粘贴纸在提示孩子,可是总有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杯子在哭,也总有孩子随便拿,这官司每天在不同的时辰“上演”,让老师也十分头疼。为每一个孩子的日常物品都贴上大头贴,让孩子来认识自己经常使用的日常用品,找到归属感。

  三

  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1.从入厕入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先鼓励大部分幼儿学会穿脱裤子,个别幼儿单独帮助。个别小的女孩子不敢跨便池,让幼儿学会勇敢求助:“请老师帮帮忙”。学会请老师帮忙的胆小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个小兔子贴。鼓励大的幼儿帮助小一点的孩子,团结友爱的好品质从小培养。

  2.在进餐活动中,用故事导入让幼儿自己学会吃饭。

  用故事《好厉害的大牙齿》、《能干的小手》引导幼儿学会把住碗和勺子。比一比谁家的宝宝把自己的小肚子喂饱,最可爱的是请先吃完的幼儿来做爸爸和妈妈,来喂小小娃娃吃饭。有的小朋友不想当娃娃,他会紧紧把着碗和勺子,自己快吃。而当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一直站在旁边陪着她吃完,然后一起去散步,同伴情深很是感人。

  3.午睡时学会穿脱衣裤,叠被子。

  午睡时间,刚入班的孩子们会束手无措的站在自己的小床边,个别调皮的孩子还会钻在床底下。利用《弯弯腰》的游戏,与幼儿互动,幼儿脱衣服、裤子时比一比谁弯腰的次数多,最后都可以变成一个小车轮,像小汽车那样在床上“跑”。孩子们为了玩,赶快脱。脱不下来怎么办?请小朋友把自己的衣服袖子送给旁边的小朋友们来玩“拉大锯”。活动帮助宝宝学会穿衣服、叠被子,并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让宝宝们为家长表演,让家长们对幼儿刮目相看。而幼儿也在家长们的鼓励声中愈加自豪,在表扬声中,幼儿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自理能力。

  四

  家园及时沟通,保持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在幼儿园内的培养的习惯,需要在家庭延续并及时巩固。比如,刚学会的穿脱衣服,孩子刚刚想自己动手,家长便快手快脚的包办代替了;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会吃饭,很听话,回家任性、哭闹,吃饭偏要妈妈喂……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每个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时间,让孩子展示自己学到的新本领,让每位家长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给孩子及时的鼓励。

  同时在每月的家园联系手册中指出孩子的优点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反馈信息用评比栏来展示,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当然,还可以让家长在家里也设立一个评比栏,如果在家里行为表现好,老师也会再奖励他一朵笑脸花,让孩子的好行为在强化中变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