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孩子一回家就告状,作为家长你会信吗?

时间:2019-03-1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妈妈,今天老师不给我盛饭,我都没吃饱。”

  “妈妈,今天老师推了我一下。”

  “妈妈,今天小刚欺负我,老师也不管他。”

  听到孩子这样说,相信爸爸妈妈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生气和不满,想要打电话给老师,问问到底怎么回事。但是,事情真的像孩子说的那样吗?

  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嘟嘟从幼儿园回家告诉妈妈:“我今天被老师打了一巴掌。”

  “老师为什么打你?”“因为我睡午觉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闹着玩。”

  嘟嘟妈妈立马懵了,立马拿起电话想向园长投诉,但没打通。

  晚上睡觉的时候,嘟嘟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妈妈的脸颊,说“老师就是这样打我脸的。”

  嘟嘟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嘟嘟说的“打一巴掌”是这么回事儿啊,幸亏没打通园长的电话,要不然就尴尬了。

  由于认知有限,有时孩子的话难免和真实情况有偏差, 希望家长每次先和老师沟通一下,不要过激反应。因为家长的处理方式,会对家园关系产生不小的影响哦。

  孩子为什么会一回家就告状?

  孩子说谎可能是出于恐惧、迷茫等的偶尔说谎,也是正常的心理表现。怎样判断孩子话里的虚实?

  孩子回家告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真希望我没有打翻花盆。”这句话到孩子口中,可能就简化为“不是我。”他自动忽略了自己刚才的举动。

  2、不理解

  当孩子搞不清状况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撒谎。我注意到我的儿子会用一句谎话或者一个“他以为”的答案来回答我们,而不是承认他没有听懂我们在说什么。

  3、引起人们的注意

  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时候,他们将会继续说谎来获得你最大的关注度。比如你的女儿发现,可以用说谎来吸引你的注意力,那么她下次可能还会这样。

  4、感觉很重要

  孩子有时候说谎是为了支撑起自尊,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大孩子了。

  5、不记得了

  有些谎话仅仅是因为孩子们忘记他们刚才所做的。他们以为自己吃光了所有的饭菜,而事实上他们只吃了几口。

  6、逃避惩罚

  当然,孩子们似乎认为撒谎是个不错的逃避后果方式,比如你的愤怒和失望。

  7、嫉妒心

  嫉妒心理,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孩子爱告状,家长怎么做?

  1.了解事实,不逼问,公平处理

  孩子告状,无非想寻求支持和站队。逼迫孩子承认自己说谎,并令他们感到内疚,并不是好的处理方法。家长不如只是简单地向孩子展示如何解决问题。

  在了解清楚事实后,家长应该对有理的“告状”给予肯定和帮助,对于无理的撒谎等耐心沟通,帮他树立正确的处世原则。

  2.用积极言语引导

  小孩容易跟着他人的引导走。如果用正面的问题引导,他就会说正面、开心的事儿。反之,用消极的问题引导,也会得到消极的答案。

  譬如,这样问孩子:“今天是不是学到很多好玩的东西呀?” 孩子一般会回忆开心的事儿。换种问法:“今天在幼儿园是不是没吃饱?有没有人欺负你?”绝对会得到被欺负的答案。

​​​​​​​

  3.赞美孩子说真话的习惯

  孩子难免犯错,只要能承认错误就很可贵。如果他不小心犯错而没有撒谎,你应该说:“下次注意点就好了,不过你能承担责任,我还是很高兴的。” 这样孩子就能明白:错误不能弥补,但诚实是值得表扬的。

  4.教孩子换位思考,寻求开放的交流

  如果他经常为小事儿愤愤不平,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教他学会换位思考,问问孩子“ 你觉得该怎样解决呢?”这样反复训练,孩子的思维一定会变得更加开阔,做事也会更加大度。

  5.养成开放的交流模式

  不管是不是有理,“爱告状”可不是个好习惯。平时要多鼓励孩子主动交流和表达。对孩子的言行不生硬地评价是非,让他感受到交谈的乐趣,形成良好性格、树立正确价值观。

  6.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鼓励 3 岁以上的孩子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助长他凡事依赖别人、挑毛病、搬弄是非的习惯。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能洞察幼儿心理,培养孩子自信、独立的性格。切莫因为一时大意让良好的家园关系产生隔阂!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