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找到孩子表情动作背后的心理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跟孩子交流,也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孩子们这些熟悉的小动作,你知道背后的心理规律吗?
把喜欢的玩具堆床上
场景:午睡前,一位小女孩一个又一个地,把她平时玩耍的玩具全部堆在床上,眼看着连睡觉的位置都没了。
心理解码:“我有些害怕”。
当孩子做噩梦,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被老师批评,孩子需要从熟悉的或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物件等找到安全感。当发现孩子频繁有这种行为,除了不要阻止也不要责骂外,最重要的是要寻找根源。
频繁推开面前的东西
场景:老师拿着玩具给孩子玩,被孩子一手推开;小朋友拿来绘本,孩子也一手推开。
心理解码:“我有更有趣的事情做”。
耐心鼓励孩子表达想法:“你想做什么?你可以说出来。”有些孩子听到指示后,便会做出心中的意愿行为。
不停摸脸、使劲拉耳朵
场景:几位小朋友一起玩耍,一个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摸脸,有时还狠狠地拉扯耳朵,脸颊有些发红。
心理解码:“我有点紧张”。
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孩子面对没自信事情所表现出来的压力,有时小朋友在一起,遇到轮流表演节目或者唱歌、献才艺等情况,也会因为对某些事情恐惧而不知如何应对,某些孩子便会紧张。可以第一时间安抚孩子:“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的吗?”
昂首踱步
场景:一位小女孩把手挽后背,昂首在教室不停地踱步,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
心理解码:“我有些得意”。
当孩子做了觉得满意或不错的事情,如果害怕被嘲笑“骄傲”或“才一点小事就高兴成这样”,便会以这种较夸张的动作表达内心的得意。当发现孩子真的做了不错的事情,那么就夸赞孩子,因为自信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紧握双手,一言不发
场景: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女儿,发现女儿低垂双眼,紧握双手,一言不发。当妈妈问怎么回事时,孩子却摇头怎么也不肯说。
心理解码:“我很难过”。
当孩子遭遇较大的挫折和沮丧,感觉很难过时,常常会紧握双手、一言不发。这种情况下,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共情,当孩子感觉到被父母理解时,会自动说出来。即使不说,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安慰。
孩子模仿你
场景:老师在上课时,拿教具,孩子就跟着拿教具,站起来,孩子就跟着站起来,老师做什么,孩子就学什么。
心理解码:“我喜欢你”。
当孩子喜欢模仿一个人的细节动作,并且不厌其烦时,其实是孩子表达“喜欢”和“认可”的信号,孩子希望自己跟那个人一样。
突然乱跑或捣蛋
场景: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小疯子”:一会在教室乱跑,一会起劲跳舞……
心理解码:“我很兴奋”。
孩子遇到高兴的事情,便会做出跟平时不大一样的行为。常常是为了获得关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