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春季幼儿园开学,又有不少孩子要离开家庭、离开父母,走进幼儿园。不少家长都会表现出了各种担心和焦虑:有担心孩子想妈妈了会哭的、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想要大小便了却不敢跟老师说、担心孩子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
孩子入园时,父母产生分离焦虑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不管怎样的不舍和焦虑,我们在孩子面前都最好能够克制,切忌持续焦虑,因为父母焦虑则孩子焦虑,你的分离焦虑会耗损孩子独立的勇气。
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比大人强,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做好。并相信幼儿园老师的专业能力,每年入园都有很多孩子哭,但是绝大部分孩子都只在和父母分别的那一刹那哭,当进到教室,有老师带他们一起做游戏时,他们就会快乐起来……
孩子哭,是因为要和妈妈分离,焦虑了;是因为要独自去适应一个和家截然不同的新环境,担心害怕了;是因为这个陌生的环境让他们萌发了警惕感,并想用强烈的哭闹来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和照顾自己。
有的孩子适应得快,一周左右就能愉快地上幼儿园了;有的孩子适应得慢一些,一两个月可能还会在与妈妈分开的时候歇斯底里地哭。当孩子慢慢发现幼儿园并没有自己所担心的那么糟糕,就能够慢慢融入。孩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
孩子入园时哭,是因为受到了妈妈/爸爸分离焦虑情绪的感染,因为孩子总能敏感地觉察到父母的情绪,并给予很好地“配合”。
妈妈/爸爸送他们到幼儿园后,还不舍地久久徘徊在幼儿园门口;
或是满怀担忧地对孩子说“你要坚强,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不要哭”这类的话;
甚至妈妈/爸爸抱着孩子自己先哭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自然会加重了,因为他从大人的表情和话语里只读到一个信号:家以外的世界很可怕,不值得信任,我不行,我做不到。
所以,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的心态非常重要,只有父母表现得很淡定,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他们才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除此之外,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不要动不动就答应孩子不上幼儿园。
孩子是敏感而机灵的,只要妈妈/爸爸给他亮了一次绿灯,他就会知道,原来上幼儿园并不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他就会三天两头想着不上幼儿园,待在家里玩,而不是克服困难、坚持上幼儿园了。
如果孩子可以经常随意请假,那他就很难建立起社会规则意识,对于意志力的培养也会有影响——孩子因为不适应,就不上幼儿园了,这和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了没什么两样。
所以,孩子除非生病了,或者家里有很重要的事情,才和幼儿园老师请假,其他时间都要坚持上幼儿园。
② 和孩子一起处理入园焦虑的情绪。
对于那些入园焦虑严重的孩子,除了坚持送他们上幼儿园之外,还要和他们一起处理入园焦虑的情绪。
他们之所以会持续大哭,可能是心里在不断地回想上幼儿园的“恐怖经历”,并预演第二天上幼儿园的可怕情景,导致没有余力去关注眼前的事情。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将孩子从可怕的想象中抽离出来,让孩子专注在当下的活动本身上,甚至是跟孩子疯玩起来,跟孩子一起大笑起来。
或者,在上学路上,我们可以跟孩子聊聊轻松话题,比如:周末想要去哪玩,晚上想要吃什么,路边看到的有趣的事……尤其可以多谈论路边看到的新鲜事。这种轻松快乐的话题,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提高对幼儿园的好感。
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家长可以跟孩子说一些开心的事,如幼儿园老师的表扬,父母自己上学时的糗事,或是表达对孩子上学的羡慕,甚至可以请孩子当小老师,让他给大人上课,模仿老师给孩子讲故事等。
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尽量以孩子为主体,配合他的行动,然后通过轻松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情来给予孩子积极回应,让孩子了解事情没有那么可怕,消除紧张。
③ 信任你的孩子。
当父母表现出对孩子足够的理解和信任时,孩子往往也能够张开双臂,积极的去迎接和适应幼儿园。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聊天时,一定要多说一些积极的语言。
比如,我们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说:“哇喔!你现在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啦,妈妈真为你骄傲!祝你在幼儿园玩得高兴!”然后,将他交给老师,拥抱告别之后迅速离开。
接孩子放学时,当孩子说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说:“妈妈知道,幼儿园和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你刚上幼儿园会有一些不适应,但只要你坚持上,就会发现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我敢打赌,你会很快喜欢上幼儿园的。”
或者说:“我们每个人,到了3岁,都要上幼儿园哦,这是我们长大必须经历的事情。妈妈也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不过你可比妈妈坚强多了,妈妈那个时候还每天都哭呢……”
我们还可以听孩子分享幼儿园发生的好玩的事儿,并在他分享完后,对他的进步进行肯定和表扬。比如:
“你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妈妈真为你高兴!”
“你今天午睡虽然没有睡着,但是知道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而是自己躺在被窝里看窗外的风景,你好像真的长大了呢。”
④ 做好入园准备,避免孩子持续分离焦虑。
一般地,如果父母在孩子入园前,做过一些准备,如:
将孩子的作息时间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
培养了孩子自己吃饭、如厕等独立生活能力;
经常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
多引导孩子玩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游戏;
和孩子建议一个分离仪式,如一个拥抱、一个吻别……
那么,孩子通常能比较快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当中去,分离焦虑不会那么严重。
反之亦然。而且缺少入园准备的孩子,可能在入园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表现出持续的、严重的分离焦虑情绪,每次早上都会哭上很久。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如果是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那么之前缺少的准备工作必须一个一个补上,建议晚一点入园,等孩子具备了这些生活能力之后再上幼儿园会更好。
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那么父母按照上面的建议去做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是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然后是信任和鼓励孩子,并给他们体验新环境的机会,同时做好他们的安全岛。
总之,孩子入园,不仅对孩子是个很大的考验,也是对父母的考验。家长的积极和信任,将成为孩子入园路上最大的动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