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在家“窝里横”,出门“秒变怂”,治这样的孩子得用这4招!

时间:2019-02-2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许多小朋友在家里蛮横不已,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呼风唤雨,稍不顺心就要大发雷霆。

  不让吃太多零食,他不干了,一个劲地踢凳子表示抗议,还大声嚷嚷:你现在就要去给我买来吃!!!

  想看电视,抱着遥控器一看就是一下午,雷打不动,稍微说一下他,就得上蹿下跳,还要对大人们拳打脚踢。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霸王,一出门就变得唯唯诺诺,不敢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或者大人说话,还一个劲儿地往家人身后躲。

  在家里是山大王,出了山却变成小绵羊。孩子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差呢?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窝里横”?

  1.没有原则的溺爱

  比如孩子想吃块糖,妈妈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孩子为了达到目的,会用大哭来试探。这个时候奶奶来了,看着孩子大哭好心疼啊,急忙把糖递给了他。

  孩子就完成了一次试探行为。接下来,遇到不同的问题,他也会用哭闹、摔东西、甚至打人不断地试探家里的大人,也因此积累了很多与人交往的经验。

  甚至会在心里给家人排序,哪些是容易妥协的人,比如爷爷奶奶。哪些是不好对付的人,比如爸爸妈妈。

  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每次发泄情绪的时候,总是会针对家中的老年人,很少针对爸爸妈妈。

  2.敏感的界限感

  孩子天生有一种“界限感”和比较强的地域意识。

  当处于自己熟悉的环境,比如家里,就会表现得放心随意,没有压力的做他想做的事情。

  一旦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和事物,就会非常小心谨慎,自然表现会显得比较胆小。

  其实,不只是孩子,很多成年人身处陌生环境,也会有类似的表现。

  3.不理解孩子正确的情绪和需求

  当孩子产生各种情绪时,父母们首先要明白,这是他想表达需求,或者发脾气背后有他想释放的情绪。

  孩子思维方式和大人不同,面对自己的需求,更多的可能不是用言语去表述,而是用动作行为去完成。

  大人如果不明白孩子的想法,很有可能他们会更加急躁,因此更加蛮横。

  4.没教会哈子如何社交

  “哭闹”和“不讲理”这两个在家行得通的大招,在外面就不好使了。

  宝宝之所以在外面有点怂,是因为宝宝还没有学会怎么和别人交往,一旦离开家里这个“舒适圈”,到了外面的世界会感到陌生,自然想要逃避。

  可家长却没有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变化,还经常推着孩子:“快,和阿姨打招呼!”、“快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啊!”

  这时候,委屈、愤怒、害怕的情绪聚集在一起,年幼的孩子无法自己消化排解,只能发泄给家长。

  如何解决窝里横老大难问题?

  第一,要树立规则意识。

  爱孩子没问题,但绝对不能宠!

  1.对孩子要说一不二,约定好的事情不能改变

  比如今天逛玩具店,说好了只能买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吵闹着要再买一两个,一定不要心软,立马给孩子买下。

  而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都得满足,要求合理可以全部满足。

  而有的只能部分满足,或者可以适当延迟落实要求的时间,让宝宝学会等待。

  而且一家人立场要一致,不能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

  2.一定要尊重他人

  打人骂人,不尊重长辈,一定要对孩子坚决说不!孩子但凡出现这样的行为,一定要态度严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要帮助宝宝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因此父母们先安抚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房间中,不受任何声音的打扰。

  第二,理解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为了一样东西苦恼不已,不如让孩子和他自己的情绪单独待上一会,这个时候父母无需做什么,只要陪在他身边就好了。

  当孩子逐渐平静下来后,我们可以问问:“你刚才是怎么了,为什么要发脾气呢?你想告诉妈妈什么呢?”

  鼓励孩子说出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要给予一个赞扬!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表达想法或者情绪没有必要通过哭闹、发脾气这种方式,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告诉大家。

  并且对孩子直接表达想法的行为给予奖励,去巩固孩子的这个行为。孩子慢慢的就会掌握处理情绪的方式!

​​​​​​​

  第三,教孩子学会社交

  孩子在外边小心翼翼的时候,不要着急去改变孩子,不要要求让他快速融入别的小朋友的圈子里。

  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他不敢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你说他“胆小”;

  他不愿意跟大人打招呼,你说他“没礼貌”;

  他想自己待着,你说他“不合群”。

  说得多了,孩子就会给自己暗示:我可能真的是一个胆小、不听话、不合群的人。

  父母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接触外边的世界。

  先可以带着孩子在旁边观察,看到别的小朋友是如何交往、交流,模仿也是学习的一步。

  这时候,我们适当地“推他一把”,比如根据孩子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为他寻找能够表现的机会,并鼓励孩子“你一定可以”“你很棒”等等,他很可能会在你的引导下勇敢地“往前迈出一步”。

  第四,父母以身作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给自己提出同样的要求。

  当你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对家人的态度,给家人更多的关注和情感呵护。孩子会敏锐地感受到这种变化,他的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如果父母在外边也是落落大方,和别的大人和小朋友相处得很好,那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去模仿父母的做法。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