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李老师,浩浩是早产儿,麻烦您多照顾一下”
“李老师,鑫鑫总不爱吃饭,中午麻烦您多照顾一下”……
入学第一天,李老师身边围绕了一大群家长,他们都希望李老师能对自家孩子多照顾一点,作为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可有时,父母一些不恰当的沟通,会妨碍家园交流,给老师增添不少负担。
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父母在与老师沟通时,要注意五大细节。
一:体谅老师,不要求老师的额外照顾
父母们眼里只有一个孩子,而老师眼里有全班三十多个孩子。我们一方面要求老师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我们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额外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未免有点贪心了吧。
教室里的座位有前有后,可总有家长打电话要求让自家孩子坐在前面,人人都要求坐在前面,谁坐在后面呢。
工作中我们要体谅老师的无可奈何,她们也恨不得所有宝贝都坐在前面,可总要有人坐在后面,不是吗?
二:尊重老师,不给老师找额外负担
班级群里,每天都有人呼叫老师,“老师多给孩子喝点水”、“老师浩浩今天没大便,记得让他大便”、“老师,萌萌的油画棒忘带了,麻烦先给她借借用吧”……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老师既要忙着照顾孩子,又要忙着组织教育活动,有时来不及回复信息还要被家长埋怨工作不上心。
孩子慢慢长大,有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冷了要穿衣。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不是保姆,我们能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呢?
家长及时关注班级信息,和孩子一起准备第二天上学的物品,不仅会给老师减轻负担,还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投诉”
面对老师的“投诉”,有的家长表示很生气。
“老师又说我家孩子挑食了!”
“老师总说浩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她为什么总说我家孩子,浩浩有这么不讨她欢心吗?”
谁会闲的没事找事?尤其幼师这个总是“招黑”的职业。老师肯主动找我们交流,说明老师把我们的孩子放在心上,期望我们可以配合学校,改掉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如果老师都不值得信任,我们还可以信任谁?
四:争议之事不入“群”
每个父母或多或少都加了几个班级QQ、微信群。可班级交流群变“讨伐群”,让老师倍感无奈。
小班家长微信群里,一张浩宇受伤的图片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浩宇妈妈认为孩子在园受伤是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应该负主要责任。也有家长为老师叫屈,认为老师照顾那么多孩子,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最后两方阵营在群里争论不休,让老师有种下不来台的感觉,很是尴尬。
班级群是大家交流沟通的桥梁,并不是解决矛盾评理的地方。说话交流方式不对,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让彼此很尴尬,所以争议之事不入“群”。
五:主动配合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幼儿园里时不时让孩子带点小物品,小到牙膏包装盒、饮料瓶,大到纸箱,玩具汽车,很多父母表示很无奈,搞得家里都快成废品站了,可说不定明天老师又让带什么东西。
取之于孩子,用于孩子,老师让我们带的物品最后不都用在孩子身上了吗?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生活物品是孩子学习的宝贵材料。
在自己力所能及下,配合老师的工作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
幼儿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的观念与教育也很主要。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为了这个目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