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拖拉怎么办?不耻最后,慢亦从容

时间:2019-02-2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班上有个叫天天的小朋友,他就像个可爱的小乌龟,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如厕、洗手,总是不慌不忙。别的小朋友要排队户外活动了,他还没有喝完水;别的小朋友准备集体活动了,他还没有吃完午点。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怎么能让幼儿园里的“小乌龟”快起来?让我们来分析“病因”,对症下药!

  1

  病因一:等着别人帮?

  午睡起来穿衣服,小朋友们都穿好了,天天还在那里磨磨蹭蹭,老师走过去问怎么啦,天天只是睁着无辜的大眼睛说:“老师,你帮帮我吧!”

  离园时,老师跟天天妈妈说起这事,妈妈抱怨道:“他早上也是这样的,我每次催他快点,没有一点效果,基本都得我去帮忙,他才快点。”

  老师恍然大悟,天天穿衣服慢果然是有原因的,就是妈妈每一次的“帮忙”促成的!

  家长一边责怪孩子做事慢,一边仍旧替代孩子做事,孩子也就养成了磨磨蹭蹭,等着别人主动帮助的习惯。

  不帮他穿担心他着凉,帮他穿导致恶性循环,该怎么办呢?

  老师建议家长,可以每次只让孩子穿 1 件衣服,其他的再帮他穿;等孩子能够熟练穿好一件衣服时,慢慢地把指令加到 2 件、3 件,直到不再要家长帮。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从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让幼儿一步步地提高动手能力。

  2

  病因二:边做边玩?

  衣服穿得快了,天天在其他方面还是会掉队,比如洗着洗着手,就开始玩起了肥皂泡,站那不动了;一起准备活动用品时,不时就被装饰画迷住了,然后越走越慢。每次集合,总要回头喊天天,老师很头疼。

  一般而言,儿童注意集中时间会随年龄增长而延长,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话,只要随时提醒就好,也可使用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加以辅助。

  老师决定试试下面这个方法,正好全班都可以一起玩:

  沿线剪纸

  材料:纸、笔、儿童剪刀

  步骤:让孩子在白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从多边形开始,等孩子使用剪刀更加灵活以后,可以引入弧形,最后到线条更多、更复杂的图案。

  天天这节课没有走神,大家也都玩得很开心,老师觉得可以多玩几次,还可以试试下列方法,同时还能提升孩子的手眼协调,促进右脑开发。

  转移豆子:准备一把勺子和两个碗,以及一些豆子,让孩子把豆子从一个碗运输到另一个碗。

  穿针引线:找一张卡纸,把卡纸剪成圆形,在圆周上戳出一些小洞洞,让孩子用鞋带进行穿孔,并保证每一个孔都穿到。

  按顺序找数字:把数字1-9打乱秩序,填在一张纸上,然后让孩子快速地从1开始找,一直找到9(之后可以逐步增加到30、80、100等)

  词语侦探:在一张纸上,准备很多词语,让孩子认真听,听到有"机"的词语就举手,或者高阶一点,当听到电器就马上举起右手,听到学习用品就马上举起左手。

  找数字编码:把数字与编码对应,制作成表格,如85对应白兔,念出85,孩子得迅速地读出白兔,或者反过来,念出白兔,孩子读出85。

  3

  病因三:怕做不好?

  天天妈妈又来找老师问问题了,她说:幼儿园的作业不多,可天天老是要做很久,比如昨天画一张画,总擦擦改改没个停歇,说自己画得不好,看着让人着急,该怎么办啊?

  老师想想说,天天这是自信心不够,老是怀疑自己做不到最好,就总表现得磨磨蹭蹭。而孩子的不自信,很多都是来自于父母的不放心、不信任,父母越着急,孩子可能越不自信。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方法,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增强信心。

  比如这次画画,可以这么夸他:“你画的时候好用心,用了好多种颜色,还用了各种不同的画法,有直线、虚线、还有点点!”,每一次夸奖都具体一点,多夸过程而非结果,这样他能看到自己具体的进步,获得切实的成就感,从而增加自信;

  也可以在他犹豫不决时,提出选项,比如选绿色、蓝色还是紫色,让他作抉择,并肯定他的判断,这样一可缩短他犹豫的时间,二可让他在做决定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4

  病因四:天生慢性子?

  诊治了一个又一个的“病症”,可天天还是没有快起来,老师和家长终于明白:天天是个天生慢性子。这样的“顽疾”,有没有治疗方法呢?

  老师带天天妈妈去请教了老园长,园长交给了天天妈妈一招:制作日常惯例表。

  首先让孩子列出他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比如: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等(早上的可以另做);

  再把这些内容抄到一张表上(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

  然后在孩子做这些事的时候,替他们逐一拍照,再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

  最后,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

  天天妈妈回家试了试,效果显著,虽然在每件事情花费上的时间没少,但天天磨蹭的时间大大减短了。

  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我们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是问:“按你的惯例表,下面该做什么?”孩子就会有规划地自发去做之后的事情,不仅能让他完成自我照料,而且会让他觉得自己很能干,从而受到鼓励。

  幼儿园里的“小乌龟”终于慢慢变快了,但小乌龟再快也不会变成兔子,我们要多多理解天天这样的小朋友,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并且一直替他们加油,鲁迅先生有云,要“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就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