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入学前娃这几方面没达标,存在三种隐形伤害

时间:2019-02-2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对于父母而言,宝宝上幼儿园是一件大事,毕竟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校园生活,是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涯打基础的地方,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为了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将未满3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这样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之前,网络上就曾经曝出过一个新闻,安徽芜湖一个2岁半的宝宝,入园仅3个月就被学校劝退,而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屡有发生,不少幼儿园的老师也都纷纷表示,最害怕遇上还未满3岁的小孩入园,究竟老师为什么会视这个年龄的孩子为“洪水猛兽”呢?

​​​​​​​

  一、孩子3岁前上幼儿园的隐型伤害

  1、孩子自理能力跟不上

  不到3岁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是比较差的,基本的吃喝拉撒可能都需要别人来负责,而目前中国幼师资源有限,很多幼儿园都存在着配备老师与入园学生比例极度不协调,一个老师可能需要同时照看几十个孩子的情况,教学负担极重,老师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这时候就希望入园的孩子最起码能够做到自己吃饭、穿衣、如厕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行,老师也能分下心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工作的效率也会高很多。可是如果孩子连吃喝拉撒都要老师亲自动手,恐怕会加重其工作负担,老师自然会有颇多怨言,加上这类孩子什么都不会,可能会受到其他高龄孩子的嘲笑,很容易让孩子自卑。

  2、加重分离焦虑

  很多教育学家都提出建议:可对3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送入保育和教育的机构,3岁以下的则需要尽情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之所以如此,其实背后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例如英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鲍尔比,也就是亲子依恋理论的创始人,认为,孩子在3岁以前依旧处于亲子依恋阶段,此时正是亲密的亲子关系及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孩子2岁半还处于这一阶段,他们还没有社交概念,没有与同伴交往的意愿,喜欢全身心的依赖着父母,如果此时与父母分离,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容易出现分离焦虑,不仅容易生病感冒,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内心受伤。

  3、容易与其他孩子起冲突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提出人的一生,人格的发展有八个重要节点,其中2~4岁主要是获得自主感,也就是所谓的自我独立人格的萌芽,孩子会出现很多叛逆行为,容易与别人起冲突,尤其是在2岁左右最为明显,例如他们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去抢,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又哭又闹,撒泼打滚,

  孩子的这些叛逆之举,会让幼儿园的老师十分难办,必将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现在他们出现矛盾了,老师很难协调,夹在双方的父母之间,真的很难做人。

  因此,综上所述,建议还是等到孩子3岁以后再送去幼儿园,在入园之前,家长需要做好三个准备:

  二、家长须知:入园前3个方面要达标

  1、自理能力达标

  孩子在家的时候就要经常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吃饭、如厕、穿衣、穿鞋训练,这些在大人眼中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反复地训练才能学会。可以从他们2岁开始,父母就慢慢培养,给他们自理的机会,不要包办一切。

  2、孩子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可能会更加沉默寡言,很多东西都不敢跟老师说,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平时家长要多培养他们积极勇敢地向周围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需求,例如想上厕所就直接跟大人报告,受到欺负后直接跟老师说。

  3、孩子已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平时父母多多陪伴他们,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样将来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分别,更加能够尽早地学会新的环境。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