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本应其乐融融,但是不少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说出的客套话,可是把孩子深深的伤害了!快看看这5种伤孩子最深的话你说过没?
快打招呼啊!怎么这么不礼貌
刚刚见到外人的时候,孩子难免有些认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并不是所谓的不懂礼貌。
“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你这样,叔叔阿姨不喜欢你了哟!”
这些话给孩子贴了负面标签,让他们愈发地感觉打招呼是件困难的任务。长此以往,孩子就越来越不想打招呼。甚至在面对陌生人时,会越来越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该怎么做:
引导孩子打招呼,首先要郑重介绍双方,给孩子提供一个打招呼的入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郑重地介绍是对双方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
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打招呼的方式,「阿姨好」和「嗨」都是很好的方式,当然,如果孩子不愿意张嘴,让孩子的挥挥小手示意也可以。
哪里哪里我家孩子不行的
面对别人对自家娃的夸奖,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否定。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形象。而父母的否定,是对孩子自我意识的伤害。
这样的表达,在家长看来是一种谦虚,但孩子会信以为真,不仅会感到伤心,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该怎么做:
下次再有这样的表扬,你可以采用532的话术:5分感谢,3分支持,2分期待。
5分感谢,就是代表自己跟孩子,谢谢对方的夸奖。
3分支持,是指对于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的积极认可.
2分期待,就是要表现出对孩子越来越好的信心。
比如,当有人夸你家孩子英语说得好时,你可以说:
谢谢你的夸奖,我们家尘尘听了一定非常高兴!(感谢)
尘尘这段时间肯练、肯说,所以进步很大。(支持)
丹丹性格开朗,跟老师的互动也很积极,口语上肯练还敢说,不管是彤彤还是尘尘,肯定都能越学越好!(期待)
你家孩子真不错!我家的差远了
这样说,孩子心里就会埋下比较的种子,以后再做事之前,孩子首先考虑的也许就不是喜不喜欢,而是能不能做得更好 。
该怎么做:
想让孩子进步,我们需要用更加正向的方法,与孩子共同学习,或者咨询下别人的成功经验,回来跟孩子分享。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觉得你是认可他的努力的。
快,给叔叔阿姨表演个节目
强迫孩子看似可以培养大方开朗的性格,但却容易让孩子陷入「取悦他人」的错误认识之中。
与正式登台相比,随机让孩子表演,孩子不仅会觉得措手不及,也会感到不被尊重。
该怎么做:
首先,就是不要带着博眼球和取悦他人的心态来主动要求孩子表演才艺了。
如果是有人提出,「让你家孩子跳个舞呗!」我们对应的行为应该分两步。
第一步,是征询孩子自己的意愿。作为独立个体,孩子有决定跳不跳的权力。
第二步,如果孩子不愿意跳,也千万别说「跳的不好,就不献丑了!」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可以说:「年后刚好幼儿园有演出,到时候我们邀请叔叔来看好不好呀?」这样,双方都有了台阶,也不会尴尬。
让弟弟玩会儿要懂得谦让!
不顾孩子的情绪,一味地强调「谦让」不仅对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不利,还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非常得不偿失。
该怎么做:
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确:不想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跟谦让不谦让扯不上关系。
当孩子不想分享玩具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引导。
先做好共情,让孩子从情绪上体验到,另外一个小朋友有多想要玩一会儿这个玩具。
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台小汽车,但弟弟也像你一样想和小汽车玩儿呢。」
再给孩子一个保证,让孩子知道别的小朋友只是玩一会儿,你的还是你的。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其实是担心一松手,玩具就再也回不来了。
最后还要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案,替代性的解决方案一提供,孩子自然就比较容易妥协了。
比如我总是会跟孩子说:「你把小汽车给弟弟玩一会儿,妈妈在这段时间陪你一起玩那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