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近年,“熊孩子”成为新的社会话题。在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下,这些性格活泼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发怵、不怯场,但有时行为习惯失当,让家长颇为难堪。孩子是否应该立规矩?
该如何给熊孩子立规矩?怎么帮助熊孩子纠正行为习惯?
集中纠正问题不适合幼儿
集中列出孩子的问题行为,用小本子形式要求老师监督,是否是一种合适的方式呢?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孩子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两天形成,因此也非一两天就能纠正过来。孩子无法控制之前的行为不再发生,因而无法通过老师的监督,表现不好又要面对家长的批评,几重压力下,才会对上幼儿园发生抵触。
家、园要进行合作,取得一致的教育,但是并不是将压力给幼儿园或老师,或是让孩子体会到受监督的感受。家长可以对幼儿讲:我相信你在幼儿园能够怎样,等你回来后,听听你来说。但可以背地里和老师交流,让老师关注,看老师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2岁之前就可逐渐树立规矩
那么,如何给熊孩子立规矩呢?与其说是立规矩,不如说是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为贴切。家长要首先意识到,保护天性、尊重孩子并非放任孩子,一些良好习惯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培养。
关于立规矩的年龄,朱葵花认为,2岁甚至以前就可以给孩子立规矩。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在更小时养成很好的生活和交往的习惯,就不必待6岁时对规矩的标准进行改变。若前后规矩标准不同,幼儿会产生认知的冲突:原来这样做可以,但某天开始,爸爸妈妈却又不允许了。
用幼儿接受的游戏方式讲规矩
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呢?,要以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培养习惯,少讲大道理。
以收拾玩具为例,家长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玩具在拿出来玩耍之后,也需要“回家”休息,让孩子帮玩具“回家”。家长和孩子也可以玩玩“过家家”,在游戏中让孩子演练一些行为。游戏中,孩子也可以扮演家长,而家长也可以扮演孩子,家长也可在游戏中进行示范。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也就是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家长言行一致规矩才能立起来
另外,父母的言行要一致。对于孩子提出的买东西的要求,家长开始不同意,就坚决不能买;最忌讳的行为,就是开始不同意,之后又妥协同意。这会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无原则性,下次就会变本加厉。
对于家长而言,一致性非常重要。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致,不要因为情绪的变化、是否有外人,使要求孩子的行为标准经常改变。另外,就是全家人要保持一致,幼儿园和家庭也要一致。
Q&A
每个人都要遵守基本公共道德
Q:过早立规矩会不会造成压抑天性?如何区分哪些是天性,哪些是应该纠正的不良习惯?
A: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公共道德,有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比如,不随地大小便、不浪费食物、不经别人允许不拿别人的东西等等。一旦孩子出现了有违这些要求的行为,就属于不好的习惯,应该纠正。
天性是什么?比如,有时孩子喜欢走马路牙子,因此这个年龄喜欢锻炼平衡感;有的孩子喜欢在台阶上蹦上蹦下,也是对肢体协调的锻炼。这种行为,家长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就无需阻止。还有些男生,喜欢拆卸东西研究里面的结构,这些都不是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家长应该给予引导。
Q:哪些规矩幼儿必须要遵守?
A:对长辈有礼、排队、物品摆放有序、公共场所文明礼仪、遵守集体活动规则,这些都是应该逐渐培养孩子养成的良好规矩。对于饮食习惯,要分情况。如果是出现挑食,我认为可以接受幼儿挑食,但要给予孩子引导。而对于良好的进餐习惯,我认为是要立规矩,例如应该在餐桌前进餐,而不是爷爷奶奶端着饭追孩子。
所谓规矩就是规定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在社会长期生活中确立下来的。既然大家都遵守,孩子作为终将走入社会的一员也不能例外!在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时,大人以身作则,让遵守规矩成为习惯!关键字是“坚持”!当孩子具备一定理解能力时,就要让他知道规矩存在的意义,以及不遵守规矩的后果!关键字是“承担”。